新“侠客行”:事了更衣去,情系身与心
向往草原403 发表于:2022-4-27 16:06:2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7
4月27日,作为四川省支援吉林的医疗、心理救援力量,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撤出方舱即将返川。没有与方舱患者进行有仪式感的告别,他们认为默默转身也是一种好的退场方式。
从4月1日坚定逆行,这支救援队坚守吉林的方舱重症病区26天,将白衣作战袍,以生命守护生命,在最危险的阵地上昼夜拼搏,不仅用身心双治的“双心”模式给予患者双重守护,还将留下绵阳牌“空中心理援助通道”,继续服务长春。
这些抗疫医护人员,忠诚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像是武侠小说里白衣飘飘的侠客,在救死扶伤之后,悄悄告别转身,响应新的使命,奔向新的战场。他们脱下“大白”战袍,换上新的行装,回到故乡继续救死扶伤。李白描写古代的侠客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当代的可爱医护,却是脱下“大白”防护服,换上便装,带着对长春人民的深厚感情,默默转身撤离。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救援队支援吉林。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最后一班岗 淡淡女红妆



悄悄与方舱外的夜空挥手作别。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陈曦,1997年出生,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这个绵阳“小女娃”坚守方舱26天来,不喊苦不喊累,工作娴熟,护理耐心。在上援吉的最后一个夜班前,她特意为自己化了点淡妆。“我很少化妆,但今天不一样。一定要用最好的状态,跟方舱患者告别。”陈曦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点伤感,“尽管他们看不见我的妆容,但这是我的一个隐秘告别。”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不舍叫转身。原来队友们都说好了,“不说再见,就是最好的再见”,准备把默默转身作为最好的退场方式。“大家都不愿打扰,不愿面对离别,更不希望长春群众回忆的时候伤感,所以我们选择了默默撤退。”陈曦坦言,最后她还是起了小小的“私心”,“想悄悄以这种隐秘的方式,与患者,与方舱,也与我的第一次逆行经历来一个告别。”
白衣作战甲 星星知我心



站好最后一班岗。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消化科护士张菊,在方舱医院值守的最后一个夜班里,像往常一样查了3次房。下班前,她特地又来到A1009床前,为这位老婆婆检查了一遍血氧饱和度。白天,这位患者的氧饱和度一度掉到了84%(正常值是95%-100%)。张菊立刻护理她在重症监护室吸氧,一直看着她的氧饱和度从84%逐渐爬升到96%并保持住,她才松了一口气。
张菊特意从病区最中间的那条路慢慢走过,看到方舱的患者们都在熟睡时,她很欣慰。她在心里轻轻地跟每个人都说了一声“再见”,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走出方舱,张菊遇到了队友心血管内科护士胥红娟、急诊科护士段远敏。于是,3位绵阳“大白”,以方舱对面的路灯为蜡烛,一起为长春祝福许愿,来代替告别仪式。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如今我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吉林,我们走了,你要吉祥,要安宁!”“来到长春的第一天,路上积雪还未化,现在已经满树新芽。再见了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不说再见,就是我们最好的退场方式。愿下次再来长春,我不是一名白衣战士,而是一名惬意的游客。”她们轻轻诉说着自己的心声,星星知道,风儿在听。
人撤心不撤 千里共“阳春”



“绵阳牌”空中心理支援服务将继续服务长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4月26日16:15,长春某宾馆。在临时搭建的简易“空中心理援助”调度室内,队员周丹还在处理来自方舱患者的心理求助信息。
她是一名有着丰富专业经验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也是一名9个月大婴儿的妈妈。驰援吉林的号令发出,她毅然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她担任方舱“空中心理援助高速路”调度员,负责在后台实时监测数据、收录详细数据,对患者进行心理风险评估,筛选出有风险的患者进行个体跟进,并将相关信息发往专家后援团,再由后援团当班专家为患者部署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
在“空中心理咨询室”内,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援吉医疗队队长刘阳,正带领前方和后援团的专家兵分两路展开工作:后方专家团队在线为某援吉医护人员进行用药指导、放松指导;另一队随时在电脑前为方舱患者提供个体心理干预。
“即便人离开,心也不离开。我们的‘绵阳牌’空中心理援助服务将继续服务长春。需要心理援助服务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在线联系我们。”刘阳表示。
入驻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以来,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救身更救“心”,前方后方联动,将“空中心理援助高速路”铺进了方舱。他们以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方舱患者与医护人员送去了贴心的支持,为他们的心披上了坚实的“铠甲”,在所有人心里留下了美好的“(绵)阳(长)春”记忆。(刘海天 张瀚文)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