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在长江沿岸传播了40年,已经到达四川和重庆
麦子971 发表于:2022-5-1 11:10: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8
说到小龙虾,大家都不陌生,它的麻辣鲜香,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不过,提起小龙虾,你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呢?在江苏境内就有这么一个地方——洪泽湖!国内小龙虾最早出现在江苏省盱眙县,西乡小龙虾后借自湖北省“突围”,成为全国着名的现象级“网红水产品”。

然而,受欢迎的小龙虾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来物种,它被列入了世界上100最受威胁的外来物种名录的名单。而小龙虾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肉质和口感受到人们的青睐。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引进小龙虾养殖技术。如今,奇异小龙虾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中下游生根发芽,最常见的是湖北、江苏和安徽的野外水域。



[img][/img]

小龙虾也是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部分河流和湿地的优势物种,洪涝灾害趋势日益明显。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小龙虾也被禁止养殖。据了解,目前全国有超过20个省份都已将其列入禁养名录。这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以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由于小龙虾数量过多,该保护区经历了数次激烈的“人虾大战”,促使专家们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感到担忧。

疯狂膨胀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老家”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地区。小龙虾在原产地国“实话实说”,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却“欣欣向荣”。因为气候原因,很多地方都无法适应小龙虾生长所需条件,导致小龙虾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不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养殖这种动物。除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外,现在每个大陆都能发现该物种,其中人为介导是传播的最大因素。

小龙虾具有高度的生态可塑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只需要3-5个月就可以成熟,雌虾小龙虾可以孵出5002000卵。但由于其个体较小,抱卵量又少,所以人工养殖的难度相对较大。以10%的孵化率,平均每只雌虾最终能孵出50至200后代,具有高度的繁殖力,并具有被入侵的高风险。

就拿非洲大陆。在非洲有一种叫“克氏原螯虾”的淡水小龙虾。它生长速度极快、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这种淡水龙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之一。70,由于水族贸易和水产养殖的需要,小龙虾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启航,并被人工引入非洲肯尼亚,这是几百万年来人类首次将小龙虾引入非洲大陆。



[img][/img]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小龙虾还被引入了埃及、赞比亚,南非、苏丹和乌干达。而在今年的4月14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牛——“多利”。这个消息让全世界都沸腾了起来。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人工克隆。值得注意的是,奈瓦沙湖小龙虾事件也引起全球轰动。

奈瓦沙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部支流,四周水草植被丰富,是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理想之地。 每年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湖水中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使得小龙虾等水生生物开始活跃起来,并逐渐向湖岸蔓延。 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天敌的缺乏,小龙虾种群规模在这里增长,浅滩处上吃着丰富的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是土著鱼类的食物来源和产卵场所。



[img][/img]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洲人不通过食用小龙虾来解决小龙虾泛滥的问题呢?

首先,许多非洲人在心理上害怕小龙虾,更不用说把小龙虾当食物了,想要像亚洲人那样把小龙虾从餐桌上剔除是不现实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小龙虾与其他食材搭配起来烹制成一道美味佳肴的话,相信它一定会吸引不少食客的眼球,让他们垂涎三尺。当然,这只是一种想象。事实上并非如此。 其次,非洲菜系以简单的白灼为主,没有资深料理厨师来确定小龙虾的味道,口味也明显没有光泽。

中国小龙虾的起源;

中国小龙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早在1927年,日本就率先从美国新奥尔良引进。

在中国大陆地区,小龙虾最早是从日本传入江苏南京的。 由于小龙虾属于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在国内主要是以池塘养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国内小龙虾养殖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但是。 当时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如现在高,消费购买欲望普遍较低,养殖规模和产量一直不温不火。



[img][/img]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和江苏的农民认为小龙虾是外来害虫。 这是因为野生小龙虾喜欢在田埂上挖洞,使得水稻田难以保水,让养殖户头疼。 而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和饲料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育,很多养殖户对小龙虾缺乏了解,盲目引种,结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此外,小龙虾会剪掉水稻秧苗的根茎,并以此为食,造成巨大的食物损失,这就是野生小龙虾不得人心的原因。

小龙虾在中国蔓延之路



[img][/img]

上90末,江苏、湖北等地的农民“突然有了升级改造传统水田的想法”:拓宽和深化排水渠,在水田周围挖环形沟渠。

这样,小龙虾可以在环沟的深水中养殖,水稻可以在浅水中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者的冲突,是一种“养殖与养殖相结合”的绿色生产模式。 这种“稻渔共养”的生产方式也被称为水网型生态渔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代表着未来淡水渔业发展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末。 到2006年,湖北省政府以“稻田养虾”模式为示范,在全省推广,使湖北一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上最大的小龙虾场。

2021年春季,养殖户在稻田里放小龙虾苗。



[img][/img]

从产量上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小龙虾产量只有6700吨左右,而2019年我国小龙虾产量更是高达208.9吨。 从全国各地来看,目前中国小龙虾养殖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龙虾产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全国各地区都掀起了一股小龙虾热潮。 其中,湖北省小龙虾产量超过90万吨,稳居行业半壁江山,可谓““小龙虾一哥””。

随着全国各地小龙虾产业的火爆,养殖场纷纷逃离现场,发生自然传播。 2016年12月26日,记者从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获悉:2017年6-8月间,该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了“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调研活动。 调查显示,野生小龙虾种群已逐步向长江中下游沿岸扩散,并正向长江中上游扩散,目前已扩散到重庆、四川等地,防控形势并不乐观。

“汛期不小龙虾。”

不可否认的是,小龙虾的确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喜欢吃小龙虾,甚至把它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小龙虾不仅能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美食之一。小龙虾生命力强,抗逆性强。适合自然生长。 然而,一旦到了野外环境,不守规矩的小龙虾也容易发生灾害。

小龙虾是典型杂食性动物鱼类,以藻类、有机碎屑和水生昆虫为食,也吃小型鱼虾和小虾,一般不挑食(生态幅宽)。 因此,在自然界中,它可以成为很多大型水产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不过,随着小龙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小龙虾的病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中毒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龙虾摄入大量的有毒藻类,毒素会在小龙虾体内积累,通常情况下,小龙虾虾头和黄色的毒素含量最高。



[img][/img]

消费者如果不小心食用了富含毒素的小龙虾,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肾衰竭。 日前,江苏省江宁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南京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赔偿原告刘女士经济损失1万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2010年南京市招聘23人,2016年面向全国招聘130余人,甚至给予病危通知书。

专家将小龙虾食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与2010和2016年南方的洪水联系起来。 小龙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经济虾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区出现了“水华热”现象,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那一年的洪水导致人工养殖小龙虾逃亡野外。在夏季开花的时候,小龙虾由于大量摄入有毒藻类,成为““毒物炸弹”,人们误食后就会成为它们的猎物。 所以,民间也有“大水时节不吃小龙虾”之说。

长江流域内涝,小龙虾有一定的“责任”吗?

小龙虾是典型的穴居生物,它们都打洞能手。 它们在洞穴里生活得非常惬意,甚至能像昆虫一样爬行、跳跃,但一旦遇到危险却又会像蚂蚁那样拼命地跳出来逃生——这就是它独特而神奇的本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国有句老话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实小龙虾比蚂蚁更有挖洞的能力,对长江沿线的土质堤坝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在小龙虾的两个洞穴类型中,85%只有一个隧道



[img][/img]

一般来说,小龙虾挖洞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洞穴塌陷,二是人为破坏造成的洞室坍塌。那么,如何预防呢?首先要了解小龙虾的习性。 一是在天气太热或太冷时,在水边挖洞,以避免高温和低温的压力,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二是在繁殖过程中挖洞,以方便产卵,为后代提供庇护所之所。

国内研究表明,小龙虾的体长可达1.2厘米,结构相对简单,大多只有一条水面以上或水面以下10厘米左右的隧道。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小龙虾通常会选择较深的地方进行栖息和觅食。因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小龙虾的个体也更大。 相反,成年小龙虾更有打洞能力,通常在50到80cm洞穴深度,使它们成为““打洞狂魔””。



[img][/img]

小龙虾在每年的7-10月份是最活跃的季节,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挖洞而逃逸。 因此,养殖户应做好预防工作:1.打洞前要提前进行清塘消毒;2.打洞后一定要保持池塘清洁干燥,避免水质恶化造成小龙虾缺氧死亡。 此外,7-10月也是南方降水期间,加强对堤坝的检查和及时抢修尤为重要。

结论

近年来,小龙虾的分布已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并在池塘、沟渠、湿地等多个生境成功地建立了野生小龙虾种群。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人们环保意识增强,野生小龙虾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龙虾无价”的现象。由于过度捕捞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贵州、云南等多地野生小龙虾泛滥,造成局部地区灾害,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野生小龙虾



[img][/img]

90多年来,小龙虾一直被广泛地引入群体中。 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技术和饲料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小龙虾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导致其资源不断衰退。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严重。 目前,我国还没有有效的野生小龙虾野生种群防控措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监测和调查小龙虾种群繁殖情况。

控制野生小龙虾的方法有哪些?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招聘, #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