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
阅读数:1434
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七届委员会

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4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6月12日在南充举行。
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44人,候补市委委员6人。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代表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张冬云作了讲话。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听取和讨论了张冬云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决定》《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张冬云就两个《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市委常委会的工作

一致认为,今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切实担负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的重任,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主要推进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投资平稳增长、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全力维护大局安全稳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统筹做好了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强化常委会自身建设等工作,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士气持续提振、经济发展恢复向好、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良好态势。
全会指出

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自身条件和比较优势,扎实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引领力、要素集聚力、区域辐射力。
全会强调

要牢牢把握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发展定位。加快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成链,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成长,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突破发展。加快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建设,推动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生活蔚然成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成型成势。加快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大幅提升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等景区品质,持续增强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供给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加快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引领区建设,推动综合立体交通指数稳居全省前列,融入成渝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引领川东北经济区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建设,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特质充分彰显,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全会强调

要深入落实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发展路径。坚持工业立市战略,牢固树立“产业为本、工业当家”理念,坚持支柱性产业和成长性产业“双轮驱动”、内培和外引“双向发力”、扩规模和提质效“双轨并行”,挺起经济大市工业“硬脊梁”。坚持文旅兴市战略,加快推进文旅设施升级、文旅业态培育、文旅品牌塑造,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绿色优市战略,一体推进绿色生态、绿色产业、绿色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坚持开放活市战略,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创新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人才强市战略,深度融入全省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总体布局,推动顶级人才突破、领军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倍增,为南充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全会强调

要扎实开展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重点行动。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推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企业主体迅速壮大、园区能级加速提升、攻坚合力提速汇集,聚力打造省级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成渝地区北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化工中间品稳链保供基地和轻纺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持续做大生产供应链、做强精深加工链、做响品牌价值链、做实要素保障链,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陵集中发展示范区。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提升景区品质,优化发展布局,创新业态产品,培育优质企业,创新营销推广,全力打造巴蜀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开展商贸提质增效行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外贸外资扩容增量。开展营商环境优化争先行动,聚焦高效率优化政务服务,聚焦便捷化完善交通体系,聚焦控成本强化要素保障,聚焦公平性优化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开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行动,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南充和美丽南充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开展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开展干部队伍培优建强行动,强化理论武装,鲜明用人导向,优化干部结构,锻造过硬本领,提升法纪素养,激励担当作为,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会指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全会指出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要焕新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力新材料产业,沿链发展低空经济,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和氢能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川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全会强调

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建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统筹布局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平台,规划建设川东北技术转移交易中心、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要壮大各类创新主体,引导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实力,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要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要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州优才计划”和高端人才领跑计划等,积极培养“高精尖缺”产业技能人才。
全会指出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持续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和节约型机关建设。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筑牢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全会强调

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深化南充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南部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工作。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国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成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展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全会指出

学习宣传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入抓好传达学习、宣传宣讲和贯彻落实,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贯彻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部署上来。
全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批准王军(市税务局原局长)、黄波同志因调离南充辞去市委委员职务。
全会号召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1558”工作思路,振奋精神、担当作为,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


来源:南充头条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