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归来 兴故乡 嘉陵区大力回引培养优秀农民工
xinting_6ym 发表于:2020-3-27 22:19:0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46
连续暴雨后,黑云隐没,骄阳既出,碧空如洗。7月25日下午4时,在嘉陵区绿维他生态农业合作社位于该区大通镇龙池院村的柑橘基地里,郁郁葱葱的绿色一望无垠,其中一道亮光缓缓移动格外扯人眼球,那是合作社负责人熊晓慧身着白色衬衣,冒着暑热穿梭在园子里开展生物防治病虫害。

生于1985年的她青春、阳光、活泼,2015年前是月薪上万元的“蓉漂”。2016年是她人生的拐点,她放弃丰厚的收入,回到家乡大通镇成立专合社接管别人经营不善的500余亩柑橘园,并于2017年被镇党委任命为龙池院村党支部书记。

鹿鸣呦呦呼同伴,鼓瑟吹笙待嘉宾。近年来,嘉陵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将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在联系、回引、培养、使用的各个环节持续用力,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队伍。

搭建“互联网+”通道 精准识别三类人才

“今天,我在村民微信群里转了‘嘉陵播报’那篇《嘉陵区内征地拆迁有猫腻的,最好选择在9月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大家立即讨论了起来,群里热闹得很哦!”大通镇芝麻湾村党支部书记皮明芳对记者说,她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逛上几次,宣传政策,通报家乡重大的信息,和村民沟通交流增进感情。

在芝麻湾村700多名户籍人口的村子里,就有501名外出务工人员,镇村干部通过什么渠道与村民保持日常联系?建立微信群便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芝麻湾村不仅建立了村级微信群,各村民小组还自行建立了乡友微信群,村民在微信群里知乡韵、述乡情、听乡音,村干部在微信群里倾听百姓心声,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嘉陵区各级组织创新方式与农民工沟通交流,506个村党支部建立652个村级联络微信群,2958名村干部通过朋友圈、乡情圈、交际圈与21万余名在外农民工建立日常联系,8900余名机关干部通过“1+N”干部包联群众机制与6万余名农民工建立常态联系,416名党政干部成为1172名优秀农民工的“政策顾问”。

驻外商会是故乡联系游子的重要纽带,他们通过组织行业型、趣源型、地缘型乡友会,加强异地农民工的管理联系。2018年10月以来,嘉陵区依托驻外商会先后成立了驻上海、驻深圳、驻武义、驻成都、驻新疆农民工服务管理党支部,为外出流向较为集中的14余万农民工搭建了政策宣传、信息交流、项目合作、就业招聘的管理联系网,大通模工、安平砖匠、李渡司机等一大批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劳务品牌强势崛起。

今年春节期间,嘉陵区40个乡镇认真组织返乡农民工“春训”,80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农村一线组织面对面座谈,309名乡科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走访慰问,进一步掌握农民工家庭信息、专业技能、务工收入、职业规划等基本情况,识别出有农业生产经验和农村服务经历的“土专家”“田秀才”4.6万余人,有意愿、有技术、有计划回乡创业发展、服务家乡建设的“农创客”2.1万余人,愿意支持发展主导产业、支援解决疑难问题、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8500余人。

立足“点对点+”服务 精心建立三种平台

昔日的陡坡上“挂”着一条宽阔的公路,荒山变成了沃土,排灌水渠纵横联通,地里安装了滴灌系统,栽种上了柑橘树、景观树,山坳里建起了农家乐,房前屋后鸡鸭嬉戏,池塘水下鱼虾畅游……

近年来,嘉陵区全面加强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梧桐花正开,凤凰闻香来,一立镇天游观村农民工乡友蒲世云心系家乡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一对一的引导下,他于2017年回乡组建一碗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迄今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了700多亩地的现代农业基地。

“为了支持广大农民工返乡发展,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政策信息库、创业项目库、就业岗位库。”嘉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建新介绍道,该区建立的政策信息库,整合了税费缴纳、信贷投入、财政支持、住房上学等信息,并为农民工量身定制了22条创业就业政策;创业项目库重点围绕茶桑、柑桔、生猪等特色产业,专门为农民工编制了123个创业项目;就业岗位库依托嘉陵汽车汽配、丝纺服饰、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精心为农民工提供2400余个就业岗位。“三库”信息发布后,外地商会主动推介,外出优秀农民工积极响应,截至今年4月底,该区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1625人,并有3万余人表达了返乡意愿。

为给返乡农民工提供安心、舒心、放心的创业就业环境,嘉陵区创新举措,精准施策,创建了智囊平台、服务平台、提能平台,提供“点对点+政策”“点对点+资源”“点对点+需求”等服务。

以创建了智囊平台为中枢,在南充创业小镇成立农民工创业服务党支部,吸纳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22名,吉利汽车、天兆猪业、尚好茶叶、燕京啤酒等龙头企业技术骨干14名,区农业农村局副高级专家人才15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专业辅导和技术服务。

以创建服务平台为引导,由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担任联络员,协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证照、流转土地、申请贷款等,保姆式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以创建提能平台为主体,通过农民工专题夜校、“党建+互联网+数字电视”,线上线下为农民工提供电商、家政、缝纫、种养殖等30余类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薪酬议价能力。

2018年以来,嘉陵区共协助返乡农民工办理创业贷款2000余万元,促成569人成功创业,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482期,2.5万余人次受训,5320人“持技上岗”。

突出“领头雁+”工程 精细开展三大行动

在大通镇党委打乡情牌、政治牌、经济牌的感召下,龙池院村农民工熊晓慧于2015年底回到家乡,2016年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村党支部工作,经过1年期实践锻炼后,2017年被镇党委正式任命为龙池院村党支部书记。熊晓慧只是大通镇党委回引后担任村干部的农民工之一。

“2016年以来,我镇通过回引优秀农民工,自主创业并已担任村干部的有30多人。”大通镇党委书记胥勇表示,对返乡农民工给予大力支持,更能激发他们的活力和潜能。

据了解,近年来嘉陵区实施“领头雁+”工程,系统化开展产业扶贫示范、集体经济扶持、农民工带头人培育“三大行动”,分层分级培养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嘉陵区实施产业扶贫示范行动,出台了党员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实施意见,鼓励返乡农民工党员发展致富产业,区财政给予1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奖励,调动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

在实施集体经济扶持行动时,每年确定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村,每村拨付100万元,从优选拔107名农民工致富能人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同时健全收益分配、经营运行和监管机制,激发他们干事活力,示范带动全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在实施农民工带头人培育行动时,将返乡农民工作为“百名好书记、千名后备力量、万名家庭能人”重点培养对象,全区506个村储备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952名,今年新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209名,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80.4%。在有农民工带头人的村率先推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一肩挑”,强化待遇保障,明确兼职兼薪。

记者在一立镇采访时,该镇党委副书记白金刚介绍说:“今年全镇有6名农民工入党,其中有2人是大专以上文凭,真正实现了让先进分子和优秀人员入党的目的。”

在“三大行动”的引领下,目前嘉陵区有143名农民工申报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发展农民工村干部75人,其中有“一肩挑”村干部12人。(杜小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