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产 托起乡村“小康梦”
阿豆学长长ov 发表于:2020-4-11 09:17:3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03


——阙家镇利光村橙花盛开



——完成场平的农副产品初加工物流交易中心



——民主村玫瑰绽放



——澜岭江花玫瑰园中游客赏花

4月8日下午,高坪走马镇小武场村红星果业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小平骑着摩托,在1400亩的李子产业园里四处巡视幼果情况,指导果农们疏果管护。

“前几天又接了一笔2000斤订单。”望着挂满幼果的果园,梁小平乐滋滋地说,“今年技术有提升,产量肯定也要翻一翻。”在该村驻村干部鲁伟的协助下,5万株果树预计产量30万斤,名声响亮的“蓝莓冰糖李“早就不愁销路。

近年来,高坪区在产业振兴中,坚持以“一区一园三环线”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柑橘、花椒、生猪为主的“3+N”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油、旅游、竹木等特色产业,紧抓农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真正构建起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和工作机制。



补齐短板 找准定位谋发展

人间四月好时节,抬眼处处是春色。4月9日,阙家镇利光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内,白嫩的花瓣、鹅黄的蕊丝儿、含苞盛放的橙花在绿油油的百公里柑橘长廊间,如同璀璨繁星,伴着清风,芳香扑鼻、久久萦绕。园林间,三三两两果农忙着除草等日常管理。

“我们村的柑子又大又甜,每年都有橙花节、采摘节,好多人都要来耍。”该村四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邓国伟说,他在园区打零工,加上土地流转,一年下来,也有近万元收入。眼下,正值“橙花节”前夕,邓国伟也筹备些自家柑橘、杂货准备在“橙花节”上挣些“外快”。

阙家镇利光村3年前引进四川橙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该公司目前已在利光村及周边3个村连片建成优质柑橘基地4000多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与当地农户结成种、养、销对子,形成统一育苗(种)、供苗(种)、栽培等“七统一”产业链。

该村柑橘质量好、销路不愁,然而当地缺乏冷链仓储设备,长期以来果品保鲜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短板。

当天,距离该村橙之源电商交易中心的不远处,占地30亩新建农产品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储备项目正开足马力抓紧建设。开山填土、挖基平沟,10余名工人在春日里大汗淋漓,干劲十足。“工人们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工,加紧作业。”项目现场负责人蒲俊竹告诉记者,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地面电力杆线迁改、地面场平等工作,加班加点预计农副产品初加工物流交易中心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实现果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

立足农村绿水青山、交通便捷等优质资源,像利光村一样,高坪区91个贫困村按照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及时补齐短板,助力产业发展。

依托百公里柑橘产业带,串联起火烽村、烟山村等10余个村抱团发展,高坪完善近千里产业路,增添2初加工基地,新建5个电商平台,打破柑橘发展瓶颈;在走马镇,连山成片的李子林,找准种植难点,及时改变种植技术,预计下月中旬,将是脆李挂满枝的盛景;在东观镇,平滩沃土,上万亩蔬菜种植基地生机勃勃,自动节水灌溉设施、先进科技种植设备不断更新,使其成为高坪生鲜供应“大后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收入链,高坪找准定位,形成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因地制宜 对准新标促发展



“简直没想到,今年开园首日的游客这么多。”60岁的村支部书记岳雪竹忙着协调交通,维护现场秩序。

4月9日上午,民主村的澜岭江花玫瑰园正式开门迎客,园区里花海荡漾、四处飘香,成片的玫瑰花竞相绽放,接踵而至的游客们徜徉花海尽情观赏美景,或驻足拍照留影,呈现出一幅人在景中走、景在眼中游的美好画卷,昔日“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成为实至名归的“网红新村”。

土地贫瘠、沟壑相间,不利于发展花椒、柑橘等种殖业......高坪区都京街道民主村地处嘉陵江畔,临近城区,幅员面积仅2.4公里,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产业发展前期,一项项“生财之道”都被半道搁浅。

“以前也种过广柑,但产量不高。”岳雪竹坦言,为寻求全村的产业路,踩点调研、四处打听,几经波折,终于找准了近郊发展的风向标——因地制宜,走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之路。

借力产业振兴和近郊旅游发展热度,该村招引业主,流转土地800余亩建成澜岭江花风景区。该景区以张澜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南充后花园为理念,按照四季花海的概念,每年12月开始,台湾樱花、中华梅花、欧洲玫瑰到美国紫薇,各种珍稀花卉次第开放。

“园区能吸纳30多名本地村民务工。”澜岭江花负责人肖梅坦言,村民们不仅在园区有收入,不少农户的农特产品也能带着销售。

“只要花一开,我们就有生意了。”每到花开季节,张琼华就在路边支个摊,鲜榨果汁、各样零食和自家蔬菜,一天下来,至少也有千来元收入。

靠着近郊旅游产业带动,民主村得到了长足发展,再不复“漫山尽是石磐磐”的旧况,而是“漫山石头生金砖”的新颜,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因地制宜,民主村不是探索产业发展之路的独行者。在高坪会龙镇石门楼村,杨树林下土壤肥沃潮湿,羊肚菌应运而生,如今,新的发展之路正在筹划;在江陵镇江陵坝村,依托中法农业科技园,特色民宿、乡村酒店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初显成效;在长乐浸水寨村,林下套种150亩中药材增收增效;在长乐镇、会龙镇,依托养殖经验和技术,30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正有序推进建设,预计年产达10万头...

王敏 报道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