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人,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乡镇,有你的家乡吗?
落败的青春阳落s 发表于:2020-4-23 22:12: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74














时光如梭,岁月变迁,

阆中的发展历程中,

县治的变迁也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

阆中的乡镇在经历了

区→公社→人民公社→乡镇多次变动、合并后

终于形成了如今你我熟知的乡镇格局



今天阿城就整理一下

近几十年来阆中一些“消失”的乡镇,

阆中的小伙伴们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吧!



云台乡

1952年置广福乡,1955年分入文成、博树两乡,1962年置广福公社,1967年改为勇敢公社,1981年复为广福公社,同年改为云台公社,1984年改为云台乡,1992年并入文成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19平方公里,辖9个村、61个村民小组,共2037户4992人。

2005年8月,云台乡并入文成镇。



井溪乡

因井溪河得名。民国29年置井溪乡,1958年改为井溪公社,1967年改为反修公社,1981年复为井溪公社,1984年复为井溪乡。1992年,清泉乡并入井溪乡,1994年析置清泉乡。

2004年,全乡面积22平方公里,辖1个村、77个村民小组,共2506户7800人。

2005年8月,井溪乡并入东兴乡。

狮子乡

因狮子坪得名。1950年为十一区区公所治地,1951年置狮子乡,1958年改为狮子公社,1967年改为远景公社,1971年复为狮子公社,1984年复为狮子乡,1992年并入千佛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7平方公里,辖10个村、2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共3051户8631人。

2005年8月,狮子乡并入千佛镇。



?千佛镇

护垭乡

因铺垭场谐音得名。1951年置护垭乡,1958年改为护垭公社,1967年改为爱国公社,1971年复为护垭公社,1984年复为护垭乡,1992年并入望垭镇,1994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2平方公里,辖9个村、59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共2567户7058人。

2005年8月,护垭乡并入望垭镇。

龙坪乡

因龙翻坪而得名。原属老鹳乡,1952年置新建乡,1958年改为新建公社,1981年改为龙坪公社,1984年改为龙坪乡。1992年并入老观镇,1996年复设。

2004年,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辖8个村、65个村民小组,共2624户8805人。

2005年8月,龙坪乡并入老观镇。



?老观镇

土垭乡

因土地垭而得名。1951年置土垭乡,1958年改为土垭公社,1967年改为继红公社,1971年复为土垭公社,1984年复为土垭乡,1992年并入老观镇,1994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1平方公里,辖7个村、56个村民小组,共2237户7321人。

2005年8月,土垭乡并入老观镇。

构溪乡

因构溪河得名。1951年置构溪乡,1958年改为构溪公社,1967年改为建国公社,1971年复为构溪公社,1984年复为构溪乡,1992年并入龙泉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18平方公里,辖7个村、61个村民小组,共2078户7262人。

2005年8月,构溪乡并入龙泉镇。



?裕华镇

红土乡

原有白土地庙,1951年置白土乡,1951年8月更名红土乡,1958年改为红土公社,1984年复为红土乡,1992年并入二龙镇,1994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1平方公里,辖9个村、61个村民小组,共2231户6876人。

2005年8月,红土乡并入二龙镇。



?二龙镇

护山乡

因境内有护山梁得名。1951年置马鞍乡,1958年改为马鞍公社,1967年改为光明公社,1971年复为马鞍公社,1981年改为护山公社,1984年改为护山乡,1992年并入石滩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0平方公里,辖8个村、59个村民小组,共3028户8389人。

2005年8月,护山乡并入凉水乡。

盘马乡

盘马乡因盘马坎得名。1951年置盘马乡,1958年改为盘马公社,1967年改名为战斗公社,1971年复为盘马公社,1984年复为盘马乡,1992年并入水观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1平方公里,辖11个村、36个村民小组,共2740户9771人。

2005年8月,盘马乡并入水观镇。



?博树乡

大垭乡

因大垭口得名。1951年置大垭乡,1958年改为大垭公社,1967年改为火矩公社,1971年复为大垭公社,1984年复为大垭乡,1992年并入金垭镇,1994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6平方公里,辖12个村、104个村民小组,共3264户9776人。

2005年8月,大垭乡并入金垭镇。

元山乡

因元山寺得名。1951年置元山乡,1958年改为元山公社,1967年改为战旗公社,1971年复为元山公社,1984年复为元山乡,1992年并入洪山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15平方公里,辖10个村、84个村民小组,共2554户8859人。

2005年8月,元山乡并入洪山镇。



?天林乡五龙村

扶农乡

以“扶持农桑”之义命名,1951年置扶农乡,1958年改为扶农公社,1984年复为扶农乡,1992年并入河溪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2平方公里,辖10个村、94个村民小组,共3179户10366人。

2005年8月,扶农乡并入河溪镇。

共和乡

以从各乡划地共建为名。1952年,由玉台、凉水、金城、大垭、妙高等乡各划出一部分组建共和乡,1958年改为共和公社,1967年改为上游公社,1971年复为共和公社,1984年复为共和乡,1992年并入妙高镇,1994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15平方公里,辖7个村、45个村民小组,共1475户4995人。

2005年8月,共和乡并入妙高镇。



?河溪镇

大庆乡

因大清庙谐音得名。1951年置大庆乡、1956年并入妙高乡。1962年组建大庆公社,1984年改为大庆乡,1992年又并入妙高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18平方公里,辖7个村、6个村民小组,共2095户6403人。

2005年8月,大庆乡并入妙高镇。

双庙乡

因双庙子得名。1951年置双庙乡,1958年改为双庙公社,1967年改为勤俭公社,1971年复为双庙公社,1984年复为双庙乡。

2004年,全乡面积23平方公里,辖10个村、70个村民小组,共2529户7940人。

2005年8月,双庙乡并入五马乡。



?思依镇

小垭乡

因小垭山得名。1961年,将苍溪县七树公社所辖5个大队和思依公社两个大队合并组建成小垭公社,1967年改为图强公社,1971年复为小垭公社,1984年改为小垭乡,1992年并人思依镇,1996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3平方公里,辖7个村、68个村民小组,共1566户5823人。

2005年8月,小垭乡并入思依镇。

裕农乡

以农民富裕为名。1952年置裕农乡,1955年撤销。1958年置裕农公社,1967年改为群力公社,1971年复为裕农公社,1984年改为裕农乡。1992年,金鱼乡并入裕农,1994年又置金鱼乡。

2004年,全乡面积16平方公里,辖10个村、6个村民小组,共1697户5881人。

2005年8月,裕农乡并入柏垭镇。

田公乡

因田公场得名。相传清康熙举人田琯曾居于此,故名。1951年置田公乡,1958年改为田公公社,1967年改为五星公社,1971年复为田公公社,1984年改为田公乡,1992年并入柏垭镇,1996年复置。

2004年,全乡面积18平方公里,辖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共2099户6167人。

2005年8月,田公乡并入江南镇。

金鱼乡

乡政府驻地新场,位于金水寺下,因溪河绕梁,形若鱼跃,故名。1951年置金鱼乡,1958年改为金鱼公社,1967年改为群策公社,1971年复为金鱼公社,1984年复为金鱼乡,1992年并入裕农乡,1994年复置。

2004年,全乡面积21平方公里,辖9个村、81个村民小组,共2081户6314人。

2005年8月,金鱼乡并入柏垭镇。



?老观镇

白溪乡

地处白溪濠,因此得名。1952年置白溪乡,属一区(风鸣)。1955年撤销白溪乡。1962年建立白溪公社(属双龙区),1967年改为永赤公社,1971年复为白溪公社,1984年复为白溪乡。

1990年,全乡面积17平方公里,辖8个村、56个村民小组,共2343户7417人。

1992年,白溪乡并入江南镇。

白塔乡

因场后山上有白塔而得名。1951年置白塔乡,1955年撤销。1962年建立白塔公社,1967年改为前卫公社,1971年复为白塔公社,1984年复为白塔乡。

1990年,全乡面积25平方公里,辖9个村、85个村民小组,共4438户14357人。

1992年,自塔乡并入七里镇。



?七里街道

裕华乡

取裕民富华之意。1951年置老土乡,乡政府设老土地场。1952年,分置裕华乡,乡政府设城隍垭。1955年,老士乡并入裕华乡,1958年改为裕华公社,1967年改为红专公社,1971年复为裕华公社,1984年复为裕华乡,1992年并人江南镇,1994年复设。

2004年,全乡面积21平方公里,辖10个村、86个村民小组,共2761户8014人。

2005年8月,裕华乡并入江南镇。



?江南镇熊猫乐园

东范街道

2002年4月,分保宁镇东建立东苑街道。2004年,辖7个社区、51个居民小组,1个村、9个村民小组,共10304户288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233人。有民营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1521个,全年民营经济产值253万元。东岩村年产蔬菜1500吨,出栏肥猪5000头。

2005年8月,东苑街道并入保宁街道。

石子乡

因治所在石子梁,故名。1951年置石子乡,1955年撤乡,1957年复设,属文成区。1958年改为石子公社,1967年改为奋斗公社,1971年复为石子公社,1984年复为石子乡,1992年并入保宁镇,1994年复设石子乡。

2004年,全乡面积25平方公里,辖9个村。

2005年8月,石子乡并入沙溪街道。



?滕王阁

那么,促使阆中这部分乡镇被合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探索其根本,大致是因为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阆中农村人口资源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加上阆中部分乡镇由于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等问题,稀释了公共投入,增加了行政成本。



而乡镇的合并改变了乡村的旧面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合理节约了土地,使土地利益最大化。

最终,那些曾经熟悉的家乡名称,只停留在了口头表达上,对新的一代人来说变得陌生。



这些承载着阆中一代人记忆的乡镇

终究在无法追回中渐渐逝去



编辑:阿城

审核:如风



为阆中点点小红花!

↓↓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