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夕文化发源地——银汉
简单350 发表于:2020-4-30 14:25: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50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流传千年的爱情绝唱,人间可真有“银河”“鹊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可有现实依据?《鹊桥仙》题词对象为银汉鹊桥仙楼阁,银汉镇上有一条小河,名叫“银河”,河上横卧着一座石拱桥,名叫“鹊桥”。8月28日晚7时,中国情人节——七夕,“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再现中国流传2000年的爱情绝唱。

蓬安有个小镇叫“银汉”

这里是蓬安县最南端的银汉镇,与广安区郑山乡、岳池县天平镇接壤,峰峦叠翠,白云山麓,典型丘陵地带。

向导李国章,本地人,银汉镇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协会会长,是银汉历史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李国章介绍,银汉建制可上溯至汉代。“目前国内以‘银汉’命名的城市或乡镇,只有蓬安。”

“‘银汉迢迢暗度’就是写的咱们银汉镇。”李国章带着记者,穿过场银汉镇的古戏楼,走过几块菜地,一条小河曲折婉延,小河上横卧着一座石拱桥。“这条小河就叫‘银河’,河上这座石拱桥就叫‘鹊桥’。”

《银汉府志》编修于明朝,其中就有关于鹊桥的记载。鹊桥修建的时间与银汉府吻合。当年,银汉府建于当地“镜子坝”,而“镜子坝”就位于如今鹊桥对面一带。李国章坚称,秦观第一次来银汉,是熙宁十年(1076年),写下了《银汉无声》;第二次来银汉为绍圣二年(1096年),建起了“苏轼苑”,写下了《鹊楼头》等词。“这些内容都可从《苏轼全集》和国家相关志书中能查到。”

镇上老人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鹊桥并非眼下光秃秃的样子。桥的两头上石梯处建有亭子。桥中央建有高达三层的楼阁,楼顶上方有道牌匾,上刻有“鹊桥仙”三个大字,落款“秦观”。

镇上有条小河叫“银河”

银河发源于蓬安县南燕乡,流过银汉等乡镇后,最后流入渠江,全长47公里。银河流经的银汉一带,系砂质土壤,对水的渗透性很强。银河流经银汉一带系平坝,按理,河床的走向应该呈一条相对较直的直线。然而,从空中观之,流经银汉场镇附近的银河,却呈弧度很大的弯曲状。当地人称,将这段河从中间截断,上半截呈一个“汉”字,下半截呈一个“帝”字。

李国章以石头为笔在桥上给记者画了一个小河在银汉场镇的走向,“传说汉高帝八年刘邦巡游银汉时,当地人辟出一条‘汉帝’人工运河,在上面建了‘鹊桥仙’石拱桥。”李国章说,刘邦建汉,将原来的银兴改为“银汉”,这条流经银汉的小河就取名银河。

昔日凌乱的河岸,两边已修筑起河堤。横跨银河的鹊桥四周没有树,周围全是庄稼和民房,它横跨银河之上,长17.8米,宽5米,桥顶距水面六七米高。桥两边各有13梯,每梯由4根半石条组成,石梯的边沿原有的直角已被踩成弧形,光滑圆润。梯与梯之间的缝隙里,长满青草,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

2013年农历七月七这天,成都一支考古队应当地之邀,考察银河与鹊桥。他们认为,鹊桥的拱顶边刻字系汉代风格,桥的修建工艺属于汉代,桥顶部保留至今的部分雕刻,属于汉代的东西。桥顶两侧的“银河”“鹊桥”是用汉隶书写成。

“牛郎织女”银汉鹊桥相会

这是一个流传2000年的爱情绝唱,发生在西汉元年(公元21年),当地董家木壁文保存下来。用了4年时间,银汉镇民间传统文化研究保护会协会走访了蓬安、广安和岳池三地共有137名80岁以上老人,其中24人见过木壁文,木壁文记载了发生在银汉镇的“牛郎织女”民间故事。历史上众多文人造访银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写于银汉鹊桥上。黄庭坚“地景银河瀑声流,河启接江口”写的就是银汉场镇外的飞龙潭。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银汉都会举办一次民间活动“鹊桥会”。上个世纪80年代,民间就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七夕节”。银汉场镇上的古戏楼多次上演《七仙女》,戏中讲述的就是当地牛郎织女的故事。

8月28日晚,七夕节当天,银汉镇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协会再现“牛郎织女”将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仿真的“牛郎织女”从空中缓缓降落,或从桥两端走过,在桥中相会,再现中国流传2000年的爱情绝唱。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