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退休村小教师蒲元纪成为嘉陵方言“代言人”
杨柳657 发表于:2020-5-8 18:58:3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73


蒲元纪

嘉陵一立镇西城沟村一农户屋后坡上, 蒲元纪看到了堂哥蒲治民,递上香烟,开始拉家常:“‘盐子’长大了,过年就可以吃了。”蒲元纪在镇上带回了几斤“盐肉”回家对外孙女说道:“今晚吃‘盐肉’哦!”话音刚落,他就遭到了两个外孙女嘲笑:“外公,是羊肉,不是‘盐肉’。”

今年5月,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嘉陵区成为今年首批国家课题调查点,已退休的村小教师蒲元纪的“乡音”原汁原味,成为发音人之一,由调查人员录音录像永久留存下来。

方言发音 遭到外孙女们嘲笑

一条沟延绵,将嘉陵区礼乐乡、一立镇六个村连在一起,位于一立镇北部的西城沟村就在其中。

“从‘散沟’到下沟,有30多公里。”11月5日中午,62岁的蒲元纪带着记者回老家西城沟村,他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沟里最宽的地方有2公里,种满了‘专稼’。”

在蒲元纪老家阳沟后,“咩咩”声传进记者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黑山羊正在屋后山坡上吃草。 似乎看见了蒲元纪,一个老人从相邻的屋中走了出来打招呼。

喊了一声“治民哥”,然后递上香烟,蒲元纪指着山羊和堂哥蒲治民拉起家常:“‘盐子’长大了,过年就可以吃了!”蒲治民回应说:“到时杀一只‘盐子’自己吃,卖两只挣点钱。”

蒲元纪是土生土长的西城沟村人,因为是村小教师,一直未离开村里,退休后才搬进嘉陵城区。

进城两年多时间来, 蒲元纪很少回家,最近一次是2个多月前,他和老伴赵素华回家打核桃。 这一次要回镇上办事,因此就顺便回了一趟老家,看看老房子和邻居们。

聊完天,在老房子周围转了转,蒲元纪就去到镇上吃饭、办事。回城时,路过一家肉摊, 他跟肉贩说:“老板, 割点‘盐肉’。”

回到位于嘉陵城区南荣路三段的家中时,两个外孙女已经放学回家。赵素华看到老伴回来就问:“买了‘盐肉’的啊?”

“今晚吃‘盐肉’哦!”回答了老伴后,蒲元纪对外孙女说道。

“外公,是‘羊肉’,不是‘盐肉’。每吃一次羊肉,就被我们笑一次。”两个外孙女异口同声地嘲笑外公道。

代言乡音 入库作为永久保存

“我们老家,很多发‘ang’音的字,被读成‘an’音。”面对外孙女的笑声,蒲元纪自我解嘲地说道。

因此,本来是“上沟”,他说的是“散沟”,“庄稼”说成“专稼”,“羊”说成“盐”。但是并非所有的“ang”音,比如“帮忙”的发音就是正确的。

蒲元纪说,因为方言互有差别,说不同方言的人在交流中会产生误会。

40多年前,蒲元纪17岁时,他编草帽拿到西充去卖,有一次,他想买一只鸡回家,就在一位卖鸡的农民处去挑选。卖鸡的是西充当地人,就说“你‘zua’起看”。当时蒲元纪就纳闷了,买鸡为何要“zua”(踢的意思)呢?虽然心里嘀咕,他还是踢了鸡一脚。哪知这下惹了麻烦。“原来,他是喊我捉起鸡挑选,他把‘捉’读成‘zua’。所以我‘zua’一脚鸡,他就不干了。”蒲元纪解释说。

“年轻时,不敢明目张胆地编草帽买,只能在深夜,‘can’ 着偷偷编。” 赵素华说,她的娘家距一立镇不远,位于嘉陵区龙蟠镇,老家所有的“ang”音都发“an”音,所以她也把“藏”念成“can”。

“我开始教书时,接受培训,我就注意到了。”蒲元纪说,村小教书43年里,他上课时,就“安”“肮”分得清楚,用普通话上课,但是在课外和学生们摆龙门阵,就会说方言。

国家在去年启动了“留下乡音,记住乡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除了以往的文字记录,还增加了录音、录像。今年,四川省语保工程选出了91个有代表性的调查点,我市共有7个调查点,其中,嘉陵区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课题调查点,营山县则为首批省级计划调查点, 剩下的顺庆、西充、南部仪陇阆中5个省级计划调查点的相关工作将在此后进行。因此, 曾晓舸是四川省方言调查嘉陵项目负责人。

“他说的一些方言,我们已经利用音像资料采录,在验收合格后,会作为本地方言资料进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有声数据库,并永久保存。”采访中,西华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曾晓舸告诉记者。

嘉陵方言 调查结果有新发现

“今年6月,我接到区教育局通知,以为是去开会,结果是去‘海选’方言发音人。”蒲元纪说,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被选中了,成为发音人之一。

“通过这些天的调查,我们发现嘉陵官话和同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存在一些差异。”曾晓舸告诉记者,如古汉语的入声在今天的西南官话成渝片一般归阳平, 但嘉陵官话的古入声归类不一样, 保留了入声, 比如说,“有毒”的“毒”, 嘉陵区的发音类似阴平调的“都”,但音调很高。

曾晓舸说, 就目前的调查来看,嘉陵方言在火花、金凤、龙蟠三个地方存在较大分别,龙蟠属于西路话,语近西充;金凤“f”“h”不分,而火花没有前述的区别。“金凤的‘h’‘f’不分,与营山不同,金凤是单方向的,将‘h’发成‘f’,而营山则是将‘h’发成‘f’、将‘f’发成‘h’。”

采访中曾晓舸告诉记者, 目前,嘉陵区国家课题调查点完成了1000个单字、1200个词汇、50条语法以及4名发音人的话语、多名发音人的口头文化录音录像工作。随后,即将开始后期的语料整理。(记者 刘洋 实习生 陈倩雅 文/图)

(原标题:嘉陵方言哪个说得最正宗?)

四川方言的形成与演变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号召与民间自发移民两种类型, 移民时间相继百余年。在移民填川初期, 子民被成群结队的强制入蜀。民间自发性的移民,多是由于原籍天灾人祸,难以生存,闻西蜀沃野千里,是求生存的好地方,故举家、举族入蜀,这种自发移民的时间持续到乾隆末年。无论是官方号召移民还是民间自发性移民, 都具有地域集中、群体性强的特征。入川落业以后,同籍而居、聚族而居十分突出,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仍保留在原籍的语言乡音。

清代前期, 入蜀的移民以两湖、广东、陕西等地为多,其中,以湖北籍的为最多。如方言学家论述,早在六百年前,官话方言就从东面和北面渗入四川;到清代前期,以湖广为主,特别是湖北的大批移民入蜀, 在与原四川民众的共同生活中,互相融合,经过一个历史过程,以湖北话为基础形成了今天四川官话的体系,一般称之为四川话。

四川话的代表是成都话,就是说,四川官话是以成都话为标准的。四川官话的地域很广,遍及全川,如汪洋大海。这便是四川汉语方言的第一大方言的形成。

四川方言之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涮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

弄归整———是指把事做彻底

弄巴实———是指做好

莫来头———是指没有关系

光胴胴———是指赤条条的

溜酸———是指味道酸得很

迅白———是指非常洁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