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区:以兴产业、促就业为核心,拓宽群众增收途径
阿豆学长长ov 发表于:2020-9-2 16:04:5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82
富民强村,这是脱贫攻坚最根本的落脚点。近年来,南充高坪区各乡镇聚焦产业、就业等核心,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不少行政村因地制宜探索出民富村强的新路子。
龙头企业带动:利光村民户户有工作


近日,笔者来到阙家镇利光村柑橘产业园,只见柑橘树在阳光的照耀下郁郁葱葱,上面挂满大大小小的果子,村民正在树下忙碌。

利光村是一个有着1500余人的旱山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54人。

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哪里?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后,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柑橘产业,走精品农业、农旅结合的路子,引进四川橙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631”股权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实现产业增收。村里所有贫困户户户入园,除了有工资性收入,每年还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和产业分红,确保脱贫不返贫。

该村临时党委书记蒲俊竹介绍,目前利光村已连片种植优质柑橘5800余亩,引进早、中、晚熟柑橘品种,实现了四季有花香、有果采。该村不仅顺利脱贫摘帽,还依托地处高坪百公里柑橘产业带核心区的优势,逐渐打造成为全区、全市脱贫攻坚示范点、旅游新村聚居点、农业园区精品点。

为了做大做强产业,该村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为产业园发展做好技术指导。目前,园区已吸引20余名有技术、有专长的优秀农民工,辐射带动1000余户群众年增收400余万元。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入园务工等方式,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同时,村里还建起了手套加工扶贫车间,让更多村民不出村就能就近就业,就业村民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
抱团就近务工:新拱桥村一年挣回300万元


擦耳镇新拱桥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如今已经大变样。笔者站在该村一处山头俯瞰,只见山顶上、山腰处到处是成片的桃树、花椒树,新建或整治的蓄水池、山平塘点缀在山林间。山脚下,田块成型、水渠配套。

该村党支部书记柏在雄介绍,解决了最关键的水利制约因素后,这个落后的山村如今掀起了产业发展热潮,全村8个组都有产业,除一个组专业种植蔬菜外,其余7个组全部规模栽植桃树、花椒树等近1000亩,走出了一条都市农业发展路子。

土地承包给业主,村民除了在园区务工外,闲暇的时间也多了。如何让村民闲暇的日子也能有收入?村“两委”研究后认为,当前农村不是劳动力太多,而是劳动力不足。于是,村里组建了劳务合作社,在确保本村产业园区务工的同时,组织村民到相邻村、乡镇务工。

中法农业科技园开建后,需要大量劳动力。新拱桥村根据园区务工需求,及时组织村民前往务工。除此以外,该村还积极获取区内用工信息,哪里需要就迅速组织农民前往。这些务工一般在区内,来去方便,村民既能赚钱又能顾家。柏在雄介绍,如今,全村劳务收入每年在300万元以上,加上年轻劳动力长期在外务工的收入,全村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6000元左右,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依托大企业发展:杉树沟村集体收入年可破百万


“有女不嫁杉树沟,穷山恶水路难走,赶场来回几十里,创业致富无根基。”这句流传在当地的顺口溜,是会龙镇杉树沟村曾经的真实写照。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致富产业,按照“山顶戴帽子、山腰赚票子、山脚饱肚子”的思路,该村以“园区+农户”的模式建起柑橘产业园,以贫困群众入股的农机合作社也很快投入运行,实现了近期解困、中期脱贫、远期致富的目标。2016年,杉树沟村实现整村退出。

前几年,该村购置耕整机、收割机等农机,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为农民提供耕地、收割稻谷等有偿服务。该合作社除在本村、本乡从事农机服务外,还把业务触角延伸到区内多个乡镇,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万元以上。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

同年,在村“两委”的积极奔走下,天兆猪业在杉树沟村建立养猪基地。目前已建成两期,第三期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村党总支书记陈自新介绍,今年第一批生猪已全部出栏,第二批已陆续出栏,预计全年可出栏生猪7000余头。按照分红比例,入社农户户均增收超500元,村集体收入可达40万元。待第三期投入使用后,全村年可出栏生猪3万余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突破100万元。
(南充新闻网 高坪区扶贫开发局)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