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贡献」高坪:联农带农富农,让群众尽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胡胡胡美丽_ss 发表于:2020-10-10 15:06:1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97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根本。近年来,高坪区坚持联农带农富农思路,积极探索完善产业园区、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创新专业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群众尽享受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
曾经的佛门乡由于交通闭塞、无主导产业,导致群众增收乏力,是全区重点贫困乡镇之一。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该乡立足山地优势,积极引进业主,鼓励村民以产业周转金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发展以佛手为主的“中药材+林下套种”,让昔日的杂草荒地变成了群众脱贫奔康的聚宝盆。
“只有用心把佛手管好,基地才能高产,我们的收益也会更有保障。”10月9日,记者来到佛门乡蟠龙寺村的佛手产业园,见到村民林碧英正忙着挑水、除草,做好园区秋冬季节的管护。今年,是她在园区务工的第10年,眼前的这片荒山坡变身“聚宝盆”,她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林碧英回忆说,2016年,基地建设之初,蟠龙寺村就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收益分成等模式发展佛手产业近4000亩,她也从农民摇身一变当起了产业园区股东。
“平时在园区务工每个月可以挣一两千,加上土地租金,以及扶贫产业周转金入股合作社分红,一年收入有三、四万元。”林碧英喜悦地说,现在自己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岗位,还有固定的产业分红,让她在奔康路上信心倍增。
“今年专合社派出了20余名技术骨干对园区进行划片区集中管护,保障基地高产。同时加快品种的改良,发展林下套种,全方位拓展群众增收渠道。”据佛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佘洪介绍,目前该乡已建立7个专业合作,发展佛手种植5000余亩,通过“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模式,帮助150余户脱贫户人均年增收7000余元,带动上千名村民增收致富。



青居镇烟山村,“支部+龙头企业+奔康产业园+贫困户”模式不仅催生该村柑橘产业迅速发展,也让当地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除了保证村民平均每年每户土地流转收入1500元、入园务工每人3000元之外,我们还通过返租倒包、劳务承包、资金入股方式,让村民获得多重收益。”据该村引进的龙头企业——四川吉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建成后,贫困户按400元/亩的标准,自我经营管理,企业年底按5元/斤进行保底回收,贫困户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至3000元。而对部分有劳动能力但不愿承担市场风险的贫困户,公司按照800元/亩的价格将果林进行劳务承包,年终结算。贫困户还可利用到户帮扶资金、产业周转金和小额信用贷款等入股公司,按照入股资金8—13%分红。



通过这种模式,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目前柑橘基地规模达2500亩,带动入园群众人民年均增收1万余元。据青居镇烟山村村委会主任蒋新民介绍,通过创新模式发展柑橘产业,早在2017年,该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涉及61户、205人贫困群众。
按照联动带农富农思路,目前高坪区已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33个,建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个。高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创新返租倒包、劳务承包、“631”入股分红、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飞地扶贫等联农带农机制,全区6032名贫困群众依靠农业产业扶贫实现增收脱贫,园区群众依靠产业发展年人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以上。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巧玲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