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升级、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使30余个卫生院与市、区级医院实现联合办医。区域内就诊率逐年上升,到今年已达到90%以上。

“现在就医方便多了,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看病不再难了。”10月23日,正在龙门街道办三角池村卫生站看病的村民张富贵切身感受到这一便利。
记者注意到,该卫生站设有独立的诊断室、药房、观察室和治疗室,并配备有多张病床等。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村里医疗条件不好,他们只能到私人诊所看病,不仅药品价格高,服务环境也差。

2018年,乘全区加速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东风,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将三角池村卫生站、盐井沟村卫生站等10余个卫生站纳入一体化管理,对各卫生站设施进行升级、对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能力培训。
在三角池村卫生站医生李志强看来,纳入一体化管理后,他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由于收入稳定也有了保障。
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江月强直言,纳入一体化管理前,不少卫生站医生未经正规院校培训,没有系统的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能力也不高。卫生院设施设备落后,医疗设备还停留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老三样上。卫生站纳入一体化管理后,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各卫生站医生进行考核,并组织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指派社区家庭医生到各卫生站指导业务等。
“现在就医条件好多了,医生也比较负责任,经常有大医院专家下来会诊。”当天下午,记者在螺溪镇卫生院大厅看到,10多名村民正待诊治。患有糖尿病的村民王大爷今年72岁了,他深感卫生院带来的便利:以前自己每个月都要到城里复查、购药、打针等,很不方便,儿女也不放心,现在家门口就能就医。
据了解,区卫健局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支持全区30余家卫生院与区级医院联合办医,建立“医联体机制”。

目前,螺溪镇卫生院与区人民医院已开展多次医联体影像远程诊断,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就近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
此外,该院还建立了慢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和家庭医生签约、医服通手机APP,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该院院长陈洋介绍,近年来,卫生院通过“医联体机制”与上级医院联合会诊病人100多人,开展 培训20余次。通过慢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近20000份健康档案。

区卫健局副局长郑晓东介绍,目前全区拥有3家区级医疗机构,32家基层医疗机构,设有351个达标村卫生站。基本实现区、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
他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诊治技术和医疗质量,助推高坪“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向好。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