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成都温江区规划发展。
风吹吹蛋蛋疼风w 发表于:2020-12-21 22:47: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97
?第一章: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





1、城市性质:

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卫星城。
2、城市职能:

全国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示范区,重要的花木交易中心;四川西部旅游交通 枢纽和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都主要的健康休闲产业集聚区和重要的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食品饮料产业基地;市级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承接地。
3、发展目标:

将温江建设成为“一座产城一体的产业之城、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一 座配套完善的人居之城、一座便捷舒适的畅通之城、一座驶向未来的智慧之城”。



?第二章:区域城镇体系

一、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温江区域形成“两轴三心一主五片”的空间结构。

1、“两轴”为地铁 4 号线城市发展轴及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城镇发展轴。

2、“三心”包括光华城市发展主核心、科技园城市发展副核心及生态旅游城市副核心。

3、“一主”指温江城区,是温江的主要的城镇集中发展区,包括柳城街道、涌泉街道、天府街道、公平街道以及金马镇。依托城市快速路及生态廊道为隔离,将城区划分为八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组团。

4、“五片”为温江的五个相对独立的城镇组团,包括永宁镇、永盛镇、寿安镇、 和盛镇和万春镇五镇。

二、城镇等级结构
区域构建“1+1+3+1+8”的五级城镇体系。

1、第一级为中心城市,即温江城区,并依托生态廊道将大城市城区划分为多个 组团。

2、第二级为小城市,即永宁镇。

3、第三级为特色镇,包括万春镇、和盛镇、寿安镇。

4、第四级为一般镇,即永盛镇。

5、第五级为农村新型社区,结合现状规划 8 处农村新型社区。

三、城乡建设引导

1、中心城市:
与成都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不少于四条高快速路以及两条轨道线的交通联 系;强化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大城市配套标准,规划构建 10 分钟基本 公共服务圈;规划打造 10 分钟公园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 15 平米,500 米范围内规划不小于 0.5 公顷的公园绿地。

2、小城市:
增加小城市配套设施,构建 10 分钟城市公服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 12 平方米,打造 10 分钟公园圈;以医疗及其配套产业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发展,产业用地占城市总用地不低于 30%!

3、特色镇:
与高、快速路或轨道 15 分钟通达;配套建设不低于《中共成都市委统筹城 乡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点镇、一般镇、涉农社区及村(农民 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1+28”的 公服配建标准。



?第三章: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一、产业发展定位
以国际化为方向,健康休闲为特色,在现有“三五一”产业的基础上提档升级。

1、升级三大先进制造业,通过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做强做大生物医药、食 品饮料、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

2、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准,将温江打造成为包括 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运动休闲、生态旅游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3、提升现代优势农业,在现有花木产业基础上,充分结合花木资源发展健 康休闲产业和旅游业,提高附加值。

二、产业发展布局

1、区域构建三大产业板块,即依托水资源和苗木基础发展北部生态旅游板 块;以医疗服务和总部商务为特色建设现代服务业板块;以先进制造和运动休闲 为特色建设现代科技产业板块。

2、按照“一组团一产业”的原则,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确定十三个组团 的主导城市功能,并明确核心集聚区的承载产业和空间。

3、规划构建健康服务业和健康制造业两大产业发展轴:

(1)沿光华大道集聚健康服务业,通过交通干线串联永宁医疗服务片区、健康食 品研发园区、综合医院、健康总部、健康生产服务片区等。

(2)在现有工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沿锦绣大道规划健康研发生产轴,依托高等 院校规划构建集研发服务、生产制造、销售等为一体的健康制造业发展格局,主 要包括生物医药、保健用品、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生产等产业。



?第四章:区域生态结构规划

一、区域生态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两楔、两湖四河”的生态结构:

1、“一环”为温江环城生态区,由金马河、成温邛高速生态走廊、成都市环城 生态区、温双楔形绿隔地区组成。

2、“两楔”为北部生态绿楔和南部生态绿楔,该区域为成都全域生态格局中确 定的楔形绿隔地区,形成区域通风廊道,防止城镇粘连发展。

3、“两湖”为金马湖和金沙湖,为兼具生态保育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区域。

4、“四河”为金马河、江安河、清水河、杨柳河,为重要的区域性水系廊道开 敞空间,在其两侧应进行相应的建设管控。

二、北部生态旅游区生态结构
在北部生态旅游区构建“六湾五林三湿地”的生态格局,兼具生态保育和生 态旅游的功能:

1、“六湾”是指鱼凫湾、乌龙湾、悦榕湾、浅草湾、飞鸟湾、柳荫湾。

2、“五林”是指银杏林、白玉林、金桂林、紫薇林、红枫林。

3、“三湿地”是指江安湿地、鲁家滩湿地、寿安湿地。



?第五章: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一、大气环境保护

1、大气污染综合控制:保证城区及特色镇燃气普及率达 100%,农村新型 社区及散居农村燃气普及率达 95%,提高绿化面积,发展植物净化,改善大气 环境。

2、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分为三类:

(1)一类区:温江北部生态区域,大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

(2)二类区:城市组团(除工业园区),大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3)三类区:工业区,大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 三级标准。

二、污染控制

1、水污染控制:控制水体污染,实行雨污分流,规划区内水环境质量达到 III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 100%达标,城市建成区内中水回用率达到 50%。

2、噪音污染控制:强化交通管理,控制社会噪声和施工噪声,声学环境目 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

3、固体废弃物处置: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对生活垃圾 实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统一集中至龙泉驿区万兴 乡成都市危废处理中心处理;本地不能处理的有毒、有害垃圾外运至全国性处置 中心处置;上述两种方式均无法处理的有毒有害垃圾采取固化封存处理。



?第六章:城市布局规划

一、城区发展方向
城区主要发展方向为向南发展,将金马镇、公平街办部分(含农科城区域)纳入城区。

二、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规划期 2020 年,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76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80 万人,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94.7 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见附表 25。

2030 年,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8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83 万人,人均城 市建设用地 96.5 平方米。

三、城区空间结构
温江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轴双心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一轴”为地铁 4 号线城市发展轴线,是温江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发展的 主要轴带。

2、“双心”为光华城市主核心以及科技园城市副核心,形成温江现代生产生活 服务的核心,并与地铁站点相结合,进行复合的开发利用。

3、“八组团”是依托城市生态廊道划分的城市功能组团,包括温江新老城组团、 成外组团、大学城组团、现代工业组团、健康工业组团、配套生活组团、金马组 团、公平北组团。



?第七章: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

一、改造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以“以人为本”的思维指导旧城改造。

3、进行有机渐进的旧城改造,保障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4、改造中注重对历史文化建筑和人文景观的保护。

二、改造对策计划

1、整片改造:
对成规模分布的片区,由政府统筹计划安排,采用成片拆除的方式整体开发。建议近期启动合江片区、建设路片区、桃园片区、东关仓库片区等片区的旧城改 造。

2、旧城更新:

对于大量的老旧居住区,由于量大面广,且尚能持续使用,不适宜通过拆除重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应当归入旧城有机更新的范畴,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1、加强温江与中心城区、郫县、双流以及崇州的规划衔 接,积极争取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尽快启动。

2、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 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通过滚动修编的近期建设规划 的实施,逐步实现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长远目标。

3、加强城区的规划管理和北部地区的规划协调,制定和完 善城市规划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保证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提 高城市规划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4、建立引导空间集聚的政策机制,保障城乡建设空间的有 序集聚,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5、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的供地机制,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 #四川, #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