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区”攀枝花,为什么“很不四川”?
luly靓 发表于:2020-12-27 02:48:1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8





▲ 灯火通明的攀枝花市区。摄影/行走的鹰,图/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一半是硬核、一半是甜蜜


她,很容易被找到:在近似三角的四川省地图最南端,金沙江、雅砻江及附近山地,构成了一个小三角,低调的她,就坐落在这里;

她,很容易被忽视:放眼整个四川,四川盆地中的多数城市被纳入了“中国经济第四极”成渝城市群,川西的高原雪山因甜野男孩而走红,而最南端却成了全省最被忽视的角落。




▲ 金沙江边的攀枝花树,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叫“木棉树”。摄影/老李哥,图/图虫·创意




“典型四川”的符号,在这里是看不到的:没有“天府之国”的平原沃野,没有雪山草原和康巴汉子,没有负责卖萌的大熊猫……甚至,这里没有经典意义上的川菜,大部分的吃食混杂着川渝、云南、东北等四面八方的味道

她拥有高颜值的山河,是一座大山大河塑造的山峡之城




▲ 攀枝花俯瞰金沙江大峡谷。摄影/马晓军

她拥有大地的硬核馈赠,是家里有矿的钢铁之城




▲ 攀枝花炼钢。摄影/马晓军


她拥有四川盆地所罕见的晴空,是温暖明媚的阳光之城




▲ 攀枝花市。图/视觉中国

她拥有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的温床,这里的干热河谷可以种植从温带到热带的各类水果,是一座甜蜜之城……




▲ 攀枝花枇杷。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这些标签中的每一个,都足以让她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这里,就是云南的北境邻居、四川的南极之城——
攀枝花




▲ 2020年攀枝花主城区景观。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01 既是“一朵花”,又是“数条峡”

攀枝花,这座面积7440.4平方千米的地级市,位于川南、滇北交界处,东部和北部被同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牢牢包围,西部和南部云南丽江、楚雄紧密相拥,距四川省“南极点”一步之遥,是全省通往华南、东南亚和沿海口岸的最近城市。




▲ 攀枝花到成都,真的好远啊。制图/伍攀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位置,使得攀枝花的地貌极其多样:

一列列近乎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面的横断山脉、东面的大凉山山脉、北面的大雪山,加上其间的大小山体,层峦叠嶂、摩肩擦踵。粗略统计,攀枝花的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王国。”







▲ 四面环山、江水穿城的攀枝花。上图摄影/生命因我精彩,下图摄影/Qiaoye,图/图虫·创意

与群山相呼应的,是河流。作为长江干流的金沙江沿途深切山脉,拐出了一个“几”字大弯,攀枝花城区就沿着金沙江河谷弯曲而又狭长展开,成为了万里长江干流穿过的第一个地级市城区。




▲ 从高空俯瞰弯曲的金沙江,“V”形峡谷面貌一目了然。摄影/飞鸟与鱼,图/图虫·创意

多数人将宜宾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但是金沙江也是长江干流,严格来说,攀枝花才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在攀枝花的银江镇结束了1500多公里的行程后汇入金沙江,形成了两江交汇的壮观场面。

除此之外,安宁河、大河、三源河等众多河流像毛细血管那般,穿梭在山地之间,沿途塑造了众多的峡与谷。




▲ 蜿蜒蛇行的雅砻江峡谷。 图/视觉中国

高山大河构成了攀枝花的基本肖像,也深刻影响和制约着攀枝花的社会经济,这在攀枝花的行政区划、聚落分布和城市形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无论攀枝花与外部,还是其内部“三区两县(西区、东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以及更小层级的区划,大都将山川峡谷作为区域的天然界线,“山川形便”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山地占主导的情况下,许多聚落集中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坡度稍缓的山原河谷地带:属于市区的西区、东区与仁和区均沿金沙江两岸依次排列,米易县城居于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的腹心地带,盐边县城则位于雅砻江畔。




▲ 因地形起伏而建的米易县城。摄影/生命因我精彩,图/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聚落的形态也被山峡所束缚,攀枝花市区平面上沿着金沙江随弯就势呈条带状分布,东西长度可达20千米,而南北宽度多为1-2千米,最窄处甚至不到500米。在立体空间上,城市不断自河岸向山体高处蔓延,层层叠叠,俨然一片“山城”景色。

缺少平地的攀枝花,就连机场都是在山顶削峰填谷建设而成,从空中俯瞰,宛如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蔚为壮观。


02 谁塑造了“这朵花”?

大多数中国人对攀枝花的最早认识,是在中学地理课本的矿产地图

“中国铁矿八大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与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禄,四川一朵攀枝花。”





▲ 攀枝花铁矿。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攀枝花”的确是一种花“木棉花”是她的另一个名字。20世纪60年代之前,今攀枝花市区一带,还荒无人烟,只有稀疏的村落。地图上的攀枝花,原本就是一个村名。

因矿产而成为特区后,攀枝花成了城市地名,也成为这座城的市花。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城市宣传口号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 绽放的凤凰花与攀枝花城区。摄影/马晓军




高山、深谷往往是地质活动活跃之地,攀枝花也是如此:地质构造上的“攀枝花—西昌断裂带”就从城区穿过。气候干热、地质复杂、地形崎岖,恶劣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建造城市,但由于地下丰富的矿藏,人们硬是在山峡之中崛起了这座川南、滇东北、黔西北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城市。

躺在矿床上的攀枝花,拥有包括铁矿在内的多种矿产:,保有储量1020万吨,占全国的63%,世界第三;,保有储量4.39亿吨,占全国的93%,世界第一;晶质石墨,储量1555万吨,全国第三;铁矿,储量为71.8亿吨,占四川省的7成以上、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




▲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摄影/王东,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了著名的“三线建设”,而攀枝花的地理位置完全契合靠山、分散、隐蔽的要求。加上这里发现了巨型铁矿,又有金沙江的水源,攀枝花便顺理成章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




▲ 攀枝花渡口大桥老照片。图/攀枝花市政府网

1965年之前的攀枝花据说只有“七户人家一棵树”。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从这一年2月开始,成了新中国首个资源开发的特区。同时,作为中国最年轻城市之一的攀枝花就此开始了成长。1987年之前,这里对外称渡口市。随着1987年1月正式挂牌,“攀枝花市”正式诞生。

从1965年算起,她比深圳年长15岁;从1987年算起,她比深圳还要年轻7岁




▲ 攀枝花是如何建成的。图/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

“三线”号召、八方响应。于是,全国各地的矿业专家、热血青年,纷纷奔赴这个深居峡谷的幽僻之地。从此之后,这里也不断创造“攀枝花速度”:1965年攀枝花钢铁基地开始建设、1970年炼出第一炉铁、1971年炼出第一炉钢、1974年造出第一批钢材……

为支持攀枝花钢铁工业的发展,途径攀枝花的成昆铁路、渡口铁路、川云西路、石华公路等各大通道上马建成。相应地,工业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城市社区的行程。第一批扎根这里的专业人才、铁矿工人,成了第一批移民和攀枝花市民。







▲ 攀枝花主城区今昔对比:上图为攀枝花老照片,下图为攀枝花今貌。下图摄影/马晓军




只用了短短五年,攀枝花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到近14万人,整座城市建设也进入“开挂”模式。50多年来,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跟攀枝花紧密相连——我国已投运的高速铁路中,70%的高铁钢轨来自这里。

除了刚硬的铁,还有温柔的水。从海拔4195.5米的最高点到937米的最低点,山势起伏、江河奔腾,让攀枝花水能资源高度富集。




▲ 泄洪中的二滩水电站,蔚为壮观。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水能的利用开发,让攀枝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水电之城”。位于这里的二滩水电站是我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电站,库区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堪称“攀枝花的三峡工程”。

矿的丰饶、水的高能,让这座“四川特区”多点开花。但攀枝花的精彩远不止于此。


03 既有钢铁之硬,又有阳光之甜


在刚强坚硬的外表下,攀枝花还有温柔的另一面:温柔,来自干热河谷果园的甜蜜。

从纬度上看,攀枝花并不位于热带,却盛产芒果、火龙果、牛油果等,成为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齐名的“芒果黄金产区”







▲ 攀枝花出产的大大大大芒果。上图摄影/王东,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下图摄影/马晓军

更神奇的是:三大热带水果产区中,攀枝花纬度最高,但所产芒果个头、甜度和鲜度等品质上,丝毫不亚于真正的热带地区。

跟随一枚枚大芒果的足迹,攀枝花的名字,也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只不过,当我们大口享用这来自金沙江畔的甜蜜时,并没有刻意看一眼包装箱上的 “攀枝花”。







▲ 攀枝花枇杷,依然很大。供图/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家中有矿、遍地是山的攀枝花,凭什么能盛产热带水果?

南北走向的山脉,与当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正好撞个碰面,过山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而逐渐降温,水汽凝结,引起降雨;越过山顶进入攀枝花所在的金沙江、雅砻江等河谷后,气流沿坡下沉,湿度降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干燥。

再加上攀枝花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冷空气受到山脉阻挡难以进来,河谷沿线地势较低,热量散失不易,全年日照量达到2700小时以上,相当于省内四川盆地的2倍以上,年均温达到20℃以上。这种低纬度地带,南北向的河流深切峡谷,气温高,谷顶湿、谷底干,被称为“干热河谷”




▲ 干热的金沙江峡谷。图/视觉中国

相比同纬度地区,干燥、温热的气候,特别适合热带水果的生长。

同时,攀枝花的地形起伏很大:海拔最低、温度最高的地方,是热带水果乐园,而随着海拔的增高,那些山间平坝、丘陵,又成为亚热带、温带水果的家园



▲ 整个攀枝花,就是一个巨大的大果盘。制图/伍攀




从河谷到高山,不同高度上的光、热、水、土等因素及其相互组合均不相同,物产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单单只是水果,海拔1500米以下有芒果、枇杷、木瓜、香蕉、柑桔、荔枝、龙眼等海拔1500米以上有梨、李、桃、葡萄等

温热的干热河谷,也是高原蔬菜最喜欢生长的地方。所以,这里不仅是果园,也日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菜篮子”。




▲ 米易县彩色蔬菜大棚。摄影/马晓军

04 因为碰撞,所以多彩


和深圳一样,攀枝也是一座移民之城。五十余年间,一批又一批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一起,目前超过一半的人口是移民及其后代,也因此成为目前我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

渐渐地,对于上百万攀枝花人来说,这里逐渐由外乡变成故土,但是,祖居地的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如果将这里的文化比作一朵攀枝花:那么,它的花瓣一定是多彩的,一瓣来自四川、重庆等四川盆地腹地;一瓣来自大江对岸的云南;一瓣来自山海关外的黑土地;一瓣来自其他广大中东部……



▲ 怒放的攀枝花。摄影/马晓军




城市依然年轻,文化还在积淀。成型的“攀枝花话”?不存在的!走在城市接头,带着各自祖地腔调的普通话,是这座移民之城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在西南官话极其强势的云贵高原(注:云贵高原也包括四川南部),攀枝花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座“方言岛”,不过,这个岛屿是多彩的,是由南腔北调杂糅而成。




▲ 形形色色的攀枝花人。摄影/马晓军

一天走下来,你能听到辽宁、吉林、黑龙江人的东北官话昆明、成都、重庆人的西南官话苏南、上海人的吴侬软语武汉、合肥、南京人的江淮官话……当然,也有距此最近的四川、云南交界地带的混杂方言

除了汉语方言,这里的文化还有彝族、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的参与,他们就像攀枝花出产的石榴籽那般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朵巨大而多彩的 “攀枝花”。






▲ 上图,攀枝花盐边县格萨拉的彝族同胞;下图,攀枝花米易新山乡的傈傈族同胞。摄影/马晓军




除了人文,攀枝花的大自然更是多姿多彩。受多样地貌、立体气候影响,这里生活着野生动物464种不含昆虫纲)野生植物2300余种

这座金属味道的钢铁之城,其实也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



▲ 苏铁,是攀枝花的宝贝与骄傲。摄影/马晓军

我国唯一苏铁类植物的国家级保护区就位于攀枝花,苏铁与大熊猫、恐龙化石一起并称为“巴蜀三宝”。攀枝花苏铁的分布面积、种株数量均在全球前列;金沙江、雅砻江峡谷,又是候鸟迁徙的总要通道,南来北往的鸟类常常停留在二滩水库及附近湿地周边,黑颈鹤、白胸翡翠、黑鹮、凤头雀嘴等珍稀物种都可在这里遇见。






▲ 白胸翡翠与黑颈鹤。供图/攀枝花市政府网


这就是攀枝花,她是非典型的四川,是大西南的“两面派”:



▲ 峡谷河畔的攀枝花城区。图/视觉中国

她有高山峡谷,也是瓜果乐园;她是西南文化重镇、也是多彩移民文化之都;她有大河矿山的硬核刚猛,也有阳光果园的温柔

- END -

文 | 彭怀月

编辑 | 大羽

图片编辑丨吴学文

地图编辑丨伍攀

封图摄影丨马晓军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成都, #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