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什么到死也不造反?背后有何原因?
潘金麟 发表于:2021-6-13 10:08:1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73
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鹿鼎记》中,有一个情节是韦小宝与年少的康熙帝联手将鳌拜制服,并将其杀掉。鹿鼎记原本是金庸的小说作品,韦小宝是虚构的人物,但是鳌拜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鳌拜这一人物,在小说、影视中所塑造出来的残暴、霸道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但如果对他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之后,便会发现对这个人的看法其实不够全面,其真实结局也跟电影里有一些出入,那么历史上的鳌拜究竟是如何的呢?



鳌拜是清初的四朝元老,康熙已经是他的第四个君主了,仅凭这一点就足够看出其地位有多高。他出生贵族,将门之后,年少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精通骑射,刚进入军队便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其将领之才。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在作战的过程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赢得了皇太极的青睐,在数次与明军作战中重用鳌拜,将局势扭转,击溃明军,皮岛之战、松锦会战为清军战胜明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西充之战奉命率领清军先后击溃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最终大获全胜,为清军入主中原,统一中国扫清了障碍。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后来被康熙帝制服,打入牢狱,最终抑郁而死。而在当时,他身为开国元勋,又是四朝元老,手中握有四十万大军,位高权重无人能及,当时的康熙帝却还是一个“小毛孩”,他为何到死也不肯起兵造反呢?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什么到死也不造反?背后有何原因?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会被康熙打压,康熙即位时才只有八岁,无法把持朝政。顺治帝在驾崩之际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辅佐康熙,在索尼病死那一年,康熙像他的父亲顺治帝一样十四岁亲政,即便如此,他依旧还是受到鳌拜的制约,无法独揽大权。鳌拜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疯狂打压异己分子,最出格的事情就是,他给苏克萨哈罗织罪名,不顾康熙的看法,直接越过康熙将其处死。



不仅如此,他自己的党羽遍布全国,势力非常强大,而这些自古以来就是帝王的逆鳞,一旦触碰必定会引火上身。终于,康熙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外地,在招鳌拜进宫趁其毫无防备的时候将其拿下,至此鳌拜一党被彻底消灭,或死或打入牢狱不计其数,康熙念及他为清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免其一死。但是鳌拜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打入大牢中,没过多久,鳌拜就在狱中死去,至此,也迎来了康熙的时代,开启了他的盛世之治。



许多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困惑,鳌拜为什么不直接自己起兵造反当皇帝呢?当我们对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后就会明白了。他早年便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为大清效力,忠心耿耿,后来皇太极去世后,他的弟弟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鳌拜对皇太极忠心耿耿,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即位,自然是不会让多尔衮得逞,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兵变,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多尔衮这一方放弃皇位,但是摄政辅佐皇帝,鳌拜这一方则退一步答应了多尔衮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史称顺治帝。



之后鳌拜也尽心尽力辅佐顺治帝,深得顺治帝的信任,将其视为心腹。从这可以看出,鳌拜并非心怀不轨之人,但他对权力的欲望和把控害了他。如果我们站在康熙的角度来看,换做任何一个帝王都会如此,谁会容忍一个眼中没有自己,功高震主的臣子呢,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在某一天取代自己的帝位?



鳌拜的结局与清朝另一个大将军的结局也十分相似,那个人就是年羹尧。平定西藏叛乱,又率领清军平息了青海罗卜藏丹清,可谓风光一时,不可一世。但在君臣之道上不够聪明,肆意妄为,一时间竟有功高盖主的迹象,自然不为雍正帝所容,最终被弹劾革职,家族、同党也收到了牵连,或流放或贬谪或被斩,结局唏嘘。

鳌拜对清王朝没有二心,尽心尽力是没有疑问的,他的功劳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但在君臣之道的功课上显然还有待加强,毕竟伴君如伴虎。

参考文献:《鳌拜并非天生奸臣》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