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红苕的前世今生~
刘金栋 发表于:2021-12-7 11:52:4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35
西充被称为苕国,这个“苕”就是红苕。南方人称之为甘薯,北方人称之为地瓜,西南地区就称之为红苕。

红苕不是中国传统农作物。原产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明朝,在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带回福建厦门。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适应力强、产量高的特性,很快在全国传播。



西充何时开始种植红苕难以考证。全国各地几乎都种红苕,被响当当地称之苕国的就只有西充。用一种农作物、工业品、矿产品代称一个地方的不少,且多为雅称,有褒奖、自豪、炫耀之意。西充被称为苕国意味就复杂了。

据西充县志记载清代同治年间,西充训导刘鸿典所作《竹枝词》“喜逢嘉客火锅烧,也识鸡豚味最饶;借问平日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民间有“红苕酸菜半年粮”之说。红苕至少在那时就是西充主要农作物。可见,西充称苕国不仅是因为种植时间长、数量多,更主要的是与“穷”有直接关系。

“苕”在方言中有“土”、傻冒、不合时宜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穿着、打扮不时髦,常说“这人好苕哟”。西充人多忠厚质朴,率性耿直,方言中保留较多入声,独立成调,也被调侃为“苕”。这应该是西充被称之为苕国的又一重要因素。

不管外地人瞧不瞧得起红苕,西充人对红苕有着特殊的情感。在食不果腹的困难时期视红苕为宝贝疙瘩。

红苕的种植从育苕苗开始。要选土层厚实、土质松细的地块作为苕母地。头年的冬腊月,就要开始翻挖苕母地,要反复翻挖两、三次,深挖细耘,总担心有哪一块土大了一丁点,会阻止红苕发的嫩芽。

西充人把育苕苗叫做秧红苕,这是开春一大农事。惊蛰后,在晴好的日子里,男女老少都上阵,高高兴兴播种一年的希望。秧红苕的苕窝要挖深,放上干肥打底,大粪把苕窝浸饱,种苕顺芽口安放到苕窝里,再轻轻用细土盖上。

小麦、豌豆收割后,就要刨苕地了。刨苕地实质上是起垄。红苕是块茎作物,喜光照怕水淹,土地要垄成一沟一沟的,才利于红苕生长。

红苕的种植是雨天扦插苕藤,西充人称为栽红苕。

天变了,要下雨了。耕牛不再分担其他任务,集中耕苕地,所有劳动力都来刨苕地。集体生产时期,人们刨苕地说说笑笑、你追我赶,谁慢了就会被后面追上来的人铲你脚后跟,这场景令人很生羡慕。这个季节很热,时兴天蒙蒙亮就耕苕地,天黑了还在刨苕地。



初夏的雨比较稀少,一般10多20天才有一场透地雨,雨后很快就会晴起来,苕地大多是沙沙土,太阳一照马上翻白,就没法栽红苕了。

雨还没有停下来,老农就披蓑衣、戴斗笠去苕母地割苕藤。老人们坐在屋檐下剪苕藤。小孩不上学,负责背苕藤,把老人们剪成一节一节的苕苗背到地里供大人栽。下雨栽红苕天经地义,其他的事都不用做。当时有个笑话,头天晚上公社书记在广播上发通知,明天召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扩干大会,晚上下雨了,天没亮,书记又讲广播,经公社革委会研究决定今天下雨,栽红苕......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歧义,是汉语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栽在地里的红苕什么时候才成熟?当时人们常说,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红苕的生,这个时候红苕才上味儿,可以正式吃新红苕。这时候,许多人家会用新米新红苕孔一顿红苕干饭。饭好了,任何人都不能吃,长辈会盛上冒尖尖一大碗饭恭恭敬敬地摆在院子里的四方桌上,沿桌子四方东南西北分别虔诚叩拜三下,这叫做敬天,感谢上苍的赐予。前些年,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时候,总让人想起当年的情景。

人们把红苕成熟收红苕,叫做挖红苕。正式挖红苕在寒露前后,挖了红苕种下一季的油菜、小麦、豌豆等小春作物。挖种红苕要立冬以后,这时红苕才长老了。集体生产时期,往往白天挖红苕,晚上分红苕,山路上、田埂边星星点点的火光是人们打着火把在背担红苕回家。

那时红苕品种单一,产量不高,要分类计划着吃。好红苕窖起来可以吃到第二年5、6月份。小红苕蒸起吃。挖烂了的红苕选出来打苕粉,晒苕干片,就连削下来的苕皮都不能浪费,可以煮熟了喂猪,还可以晒干了卖去烤酒。红苕皮子酒味道柔和,比勾兑酒好喝多了,就是难免有些苦涩,仍不失当年的美味。苕粉过滤后的苕渣,也要晒干准备正二三月过荒吃。那时有太阳的冬天家家户户晒苕干、晒苕粉、晒苕渣,村前村后,白生生一片一片的,像白云散落在村庄,至今仍是游子们记忆深处故乡的影像。

在饥饿年代,红苕帮人们填饱肚子,有救命之恩,情感上对红苕的爱自不待言。但一天三顿红苕当家,吃多了烧心反酸水,很难受,生活中人们又恨红苕,称之为“红苕坨子”,鄙夷之情可想而知。

包产到户后,随着水稻、小麦、玉米良种的推广,化肥的大量使用,升钟水利工程一定程度抗御了干旱,缺吃成为历史,红苕受到冷落,退下餐桌,沦为猪饲料。

近年人们生活富裕了,时尚养生,红苕又风光起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红苕是一种营养齐全而丰富的天然滋补食品、长寿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磷、钙、钾、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对促进人的脑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活性,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缓智力衰退和机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能有效地防止心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维持和增加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防止肝和肾中结蒂组织的痿缩。红苕全身都是宝,就连过去的猪草——苕叶也公认是抗癌食品,被誉为蔬菜皇后。西充能评为中国长寿之乡肯定离不开红苕的功劳。

西充发展有机农业声名鹊起,红苕成为有机农业的拳头产品。红苕的种植今非昔比,由过去的一季变成两季。培育的西充黄心苕,软、糯、沙、甜、香,成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还引进了紫薯、香薯、西瓜红等品种。耕苕地、刨苕地、挖红苕都有专门机械。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栽红苕也不一定等天下雨了。一批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种植红苕,比较效益十分可观。

过去西充人对苕国多少有些避讳,现在充满自豪感。自我幽默起来,称自己“土红苕”,称有一点资历的乡人“苕母子”,年轻人谦称“眯眯儿红苕”,称年轻女性“苕花”,调侃不争气不听话的子弟“断红苕”,戏称家乡“苕叶子联邦共和国”。

西充被称为苕国不是浪得虚名。西充属浅丘地貌,土壤多为紫色土,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富含钾、钙、镁等微量物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七干八淋,特别适合红苕生长,是当之无愧的红苕家园。

有人建议研究红苕文化,在西充建立中国红苕博览馆。这不无道理,红苕的特质与西充人的性格相吻合。红苕种得漫山遍野,坡坡坎坎都栽红苕,反映了西充人勤爬苦做的习性。红苕一身都是宝,却不择环境随遇而生,深藏在泥土里不事张扬,正是西充人质朴厚道本性的写照。红苕吃法众多,仅稀饭就有红苕稀饭、苕叶稀饭、苕干稀饭、苕面汤圆儿稀饭等,精细一些的吃法有苕凉粉、泥拨弄、苕粉子滑肉、红苕鲊肉、红苕面皮回锅肉、酸辣红苕粉丝、红苕醪糟……展示了西充人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热情好客的个性。电视局《壮士出川》有一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充八百勇士抗日仅一人生还的史事。热播后,锤子兵的“苕腔苕调”生动再现了西充人的忠义诚勇特性。尤其是红苕由“宝贝疙瘩”到“失宠”再到“追捧”的爱恨情仇过程,正反映了这几十年来人们生活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发展历程。这些既可以展示西充人的性格特点和西充的发展史,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折射和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红苕由国外引进的中国化种植过程反映了先民开明开放的胸襟,种植技术及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同样值得回味和再现。

我曾到过临近的安岳县学习打造红苕小镇的构想,也到过重庆市彭水县学习建设中华薯业强县的成功探索,还到过福建省连城县学习发展大红苕产业的先进经验,深切感到西充红苕前景壮阔,风光无限——未来的西充一定是:生态田园、有机西充、红苕之国。

文章来源:稻花香里听蛙声 文旅西充 ‖ 整理编辑:大西充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