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辽沈战役率60军起义,抗美援朝立功却被毛主席留在党外
务川冷泉水鱼庄 发表于:2021-12-24 08:39:3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68
文/张瑞安



曾泽生,高小毕业后入伍,云南讲武堂受过训练。国共合作时期,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抗战时期,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南昌战役等。解放战争中,面对蒋介石的不信任和战场上的接连失利,曾泽生最终选择了起义,并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强烈要求率部入朝参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1955年,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一、曾泽生在授课中,严厉痛斥蒋介石及军阀的反动与罪恶

1902年10月,曾泽生生于云南省昭通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沟一个地主家庭,不幸的是,不到两岁父亲就病逝了。从此,孤儿寡母常遭受族人和地方恶霸的无端欺凌。受家庭条件限制,曾泽生仅读了一年私塾,母亲便让他退学了,后在舅舅的反复劝说下,母亲才勉强同意他到昭通读小学。1920年,高小毕业后,曾泽生入省立中学读书,随着知识的增多和眼界的扩大,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1924年1月,曾泽生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但校方肆意贪污腐败,克扣学生津贴的丑行激怒了曾泽生,他联合两位同学决定实施“暴动”,以迫使校方把津贴发放给学生,得到其他学生的响应。在强大的压力下,校方被迫将津贴如数发放给学生。

这一时期,曾泽生听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全国招收“有革命志向”的青年,便带着无限憧憬来到广州。1925年5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并担任区队长。在校期间,曾泽生刻苦训练,不仅熟练掌握了射击、战术、地形、筑城等军事科目,而且认真学习了《三民主义浅论》《世界革命运动简史》等课程。这一时期,大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革命者无不激情澎湃,黄埔军校经常举行演讲会,演讲者有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廖仲恺、蒋介石、胡汉民等风云人物,他们纵谈国内外形势,号召大家用革命手段完成国家独立。这些演讲使曾泽生深受启发,他萌发了“以身许国”和“救国救民”的理想追求,决心在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25年底,曾泽生担任教导师第3团一个连的连长。但旧军队中存在的贪腐及殴打压榨士兵的恶劣风气仍然存在,这引起了曾泽生的不满,干了不足一年,他即辞职回到黄埔军校任区队长。北伐战争时,曾泽生留守广州,负责黄埔军校的学员培训工作。1927年初,曾泽生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5师军官队少校队长。然而正当他大展宏图时,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蒋介石的暴行和国民党军内存在的大量贪腐行为使曾泽生倍感失望,他心里苦闷不已,遂于1928年4月,与同为黄埔四期的同乡潘朔端相约辞职,辗转到上海,在一家汽车学校谋职。

龙云主政云南后,为加强滇军建设,特派卢浚泉赴南京、上海搜罗本省才俊。卢浚泉与曾泽生是同乡,他们在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时就是好友,在上海见面后,曾泽生讲述了这几年的境遇,表达了对军队中存在克扣军饷、虐待士兵和危害国家等行为的不满,希望把军队建设成为一支为国为民服务的武装力量,获得了卢浚泉的认可。在卢浚泉的争取下,曾泽生与潘朔端一同回到云南,参与了云南陆军“军官候补生队”的筹办工作。军官候补生队设在云南讲武堂旧址,招收的条件很严格,要求具有中学学历、身体健康且必须“有志于革命”,消息传开,不少热血男儿纷纷报名,经过严格挑选,共招收了1000余名,编为1个大队6个中队,后来又招了1个女生队。卢浚泉担任大队长,曾泽生任大队副,潘朔端任中队长。在举办军官候补队时,曾泽生采用了黄埔军校的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外,特别注重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比如开饭前先唱革命歌曲,跑操时高呼革命口号,还办了《新武力》队刊,刊载宣传革命的文章,提出“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反对帝国主义,发扬革命精神”等进步口号。曾泽生嫉恶如仇,在授课中,“严厉痛斥蒋介石及军阀的反动与罪恶”。这触及了国民党政府的“痛处”,蒋介石闻知,暴跳如雷,立即派王柏龄赴昆明查办。到昆明后,王柏龄很快将军官候补生队解散,并对大队军官、学员集中“洗脑”,要求他们对国民党中央表“忠心”,同时,扣押卢浚泉、曾泽生。在龙云、卢汉的保护下,曾泽生被羁押数月后,调任卢汉的第98师参谋。

为巩固云南统治,龙云迫切需要加强军事力量。1930年2月,他将军官候补生队中军政兼优者聚拢起来,组成第98师军士队,由曾泽生担任队长,对他们继续实施军事教育和训练。曾泽生在对学员实施军事技术训练外,仍以“铲除贪污恶习,做一个正大光明的军人为宗旨”,对学员进行政治教育。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第98师任连排长,逐渐成为卢汉军事系统的骨干力量,也使得曾泽生在滇军中声名鹊起,奠定了曾泽生在滇军中的地位。1931年,曾泽生担任滇军第3旅第3团营长,驻地在滇南。恰逢当地匪患泛滥,曾泽生率部进山剿匪,收缴9000多条枪支。驻守期间,他治军甚严,要求部队“不扰民,不害民”,使当地治安状况获得很大好转。

二、抗战爆发后,曾泽生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保卫战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远在西南边陲的曾泽生对日本侵略者极为愤恨,强烈要求出兵抗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巨大声浪下,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滇军积极响应,9月,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60军,卢汉任军长,下辖3个师,曾泽生被任命为第184师第1085团团长,经过准备后,10月初,曾泽生率部奔赴抗战前线。



◆第60军奔赴台儿庄参加徐州会战。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期间,为减轻徐州正面压力,第60军奉命驰援徐州。22日,曾泽生率第1085团抵达台儿庄赵墩车站,随第60军进入阵地,作为二线部队待命出击。由于一线的于学忠部和汤恩伯部与日军交战,一触即溃,日军乘胜而入,第60军立即暴露在日军面前。23日黎明,曾泽生率部进驻李庄,在防御工事尚未构筑成功的情况下,日军即凭借优势火力发起猛烈进攻,曾泽生部伤亡惨重,部队难以支撑。危机关头,曾泽生身先士卒,拿起机枪,冲向一线,同时大声呼喊“不要怕,不能退”,部队士气大振,与日军展开激烈搏杀,将敌击退。28日,曾泽生率部进占禹王山,并立即指挥部队构筑工事。禹王山是台儿庄地区的制高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4月30日,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禹王山发起疯狂进攻。为阻止日军前进,第60军的炮火也猛烈地向日军发射。炮击过后,曾泽生率部如猛虎下山般对敌迎头痛击,远处用机枪打,近了就投掷手榴弹,最后进行近身肉搏,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5月5日晚,日军趁雨夜对第1085团实施偷袭,正在旅部开会的曾泽生得知后,立即赶往阵地。看到战士伤亡惨重,曾泽生怒不可遏,抓起一挺机枪,大喝道“给我冲”,看到团长冲锋在前,官兵深受鼓舞,潮水般向日军冲去。日军被滇军的气势吓呆了,力不能支,遂溃败逃离。后日军又发起了几次进攻,第60军拼死不退,日军虽付出重大人员伤亡,却始终无法突破禹王山、台儿庄一线。滇军的坚守,成功掩护了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的有序撤退。日军对第60军的英勇作战心存敬畏,连连哀叹说:“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8月,第60军驻防在湖北阳新县附近,遂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曾泽生团负责防守白门楼、上下大郁、黄连洞、石梯寺一带。受领任务后,曾泽生对敌情进行了认真分析,感到任务很艰巨。正面之敌是个齐装满员的常备师团,而第60军兵员严重不足,能参加战斗的不超过1个师的兵力。对第60军而言,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地形,军队驻地山谷纵横,日军的机械化装备无法施展,而第60军可以充分发挥山地作战的优势。曾泽生带领部队依托地形建造了各种掩体,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26日,近800名日军向龙口头发起猛攻,日军火炮精良,一轮炮击后,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为避敌火力,曾泽生下令部队退守明贞发。但日军紧咬着不放,27日,敌兵分数路猛攻明贞发。曾泽生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打退日军数次进攻。日军恼羞成怒,卑鄙地使用窒息及催泪毒气弹攻击白门楼,由于缺乏防毒装备,守军几乎全部阵亡。曾泽生怒火中烧,拿起枪要冲向敌阵,被手下一把抱住。冷静之后,他急忙让战士们捂上湿毛巾,同时,请求军部调拨防毒面具。28日傍晚,日军悄悄逼近团部,企图偷袭,曾泽生把预备队调来,待日军距离团部只有30米时,下令“开火”,一霎时,日军成片倒下,残余日军仓促逃离。曾泽生令部队急追,预备队官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不到半个小时,全歼偷袭日军。9月30日,日军在强大炮火配合下,向石梯寺发起进攻,遭到守军顽强阻击,日军再次使用毒气,曾泽生部损失惨重,只得撤出前沿阵地。武汉保卫战期间,第60军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充分发挥山地战优长,予敌以重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士气。

1939年2月,日军进犯南昌,曾泽生率部赶往江西奉新、高安,负责守卫鸦鸠岭的米峰山、凤凰山。月底,日军调集重兵向曾泽生部发起进攻,一度进至团指挥所,危急时刻,部属劝曾泽生把指挥所后撤,曾泽生断然拒绝,经过激战,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击毙日军联队长铃木效,毙俘日军400余人。1940年9月,日军进占越南,企图借道越南,向云南进攻。为增强这一方向的防御力量,12月,龙云急令第60军第182、第184师奔赴中越边境。1942年,曾泽生升任第182师师长。1945年7月,随着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曾泽生多次指挥部队向越南北部的日军发起进攻,把日军赶出了越南据点。日本宣布投降后,9月,曾泽生率部进入越南,并在土伦主持了该区的受降工作。然而,为控制云南,10月3日,蒋介石在昆明发动政变,免去龙云本兼各职,委任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鉴于曾泽生在滇军中的影响力,卢汉任命他为第60军中将军长,辖第182、第184师和暂编第21师。卢汉回云南前,曾对曾泽生说:“我回云南后,省主席位子坐得稳不稳,就靠你们了。你们一定要设法保存实力,提防蒋介石瓦解滇军。”曾泽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这一时期,蒋介石竭力拉拢曾泽生,希望他率滇军赶赴东北去打内战。曾泽生认为八年抗战已使老百姓困苦不堪,人民渴望和平,士兵也很厌战,但他缺乏追求光明出路的勇气,不敢同蒋介石决裂。1946年4月,第60军乘美国军舰由越南开往东北。

三、内外交困的局面,迫使曾泽生在长春宣布起义

由于滇军非蒋介石嫡系,他做梦都想让滇军成为内战炮灰,所以,滇军刚到东北,东北保安司令部长官杜聿明就把滇军分散使用,将第60军3个师分别归新1军、东北长官部和新6军指挥,曾泽生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1946年5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向驻扎在鞍山和海城的第60军第184师发起进攻,敌第551团被歼灭,敌第552团被东北民主联军重兵围困在海城,师长潘朔端急向杜聿明求援,但蒋介石却令新1军休息3天之后再去增援。直到阵地已被突破,还没有见到援军的影子,潘朔端心急如焚。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对第184师进行劝降,走投无路之下,5月29日,第184师宣布“反内战起义”。海城起义给曾泽生的内心带来了巨大冲击,使他更真实地看清了蒋介石消灭异己的险恶用心,但对蒋介石仍心存幻想,特别是东北民主联军实施了“大踏步后退,主动撤离大城市”战略后,曾泽生更加错误地认为国民党军队仍有力量稳定住东北局势,便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甚至为取得蒋介石的信任,主动加大部队整训。但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的夏季攻势,把曾泽生从迷梦中打醒了,几经交手,第60军大部被歼,余部退至吉林市后,处处受气,此时的第60军进退失据,失败情绪蔓延。

鉴于滇军的光荣历史,中共中央把争取滇军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专门派刘浩、陈方等做这方面工作。他们到达东北后,立即与隐蔽在滇军中的党员建立联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他们在滇军中发展新党员,团结进步官兵,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力;针对第60军接连战败,士气低落的情况,加大宣传反内战思想,以瓦解敌人军心士气;向东北民主联军传送情报信息;对第60军重要将领进行争取。但此时的曾泽生仍看不清蒋军必败的趋势,在反蒋起义或继续追随问题上,犹豫徘徊。



◆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部起义,抵达哈尔滨车站时,受到夹道欢迎。

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四平,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令曾泽生炸掉小丰满电站,然后向长春突围。曾泽生对卫立煌这一命令,公开场合,未置可否,私下里却对身边人说,他绝不做炸黄河花园口那样的千古罪人。11日,第60军到达长春,与新编第7军合编为第1兵团,第60军负责守卫中山路以东及郊区。但此时的东北,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主力及地方部队已达100多万,而国民党军人数降至50余万,且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在锦州、沈阳、长春三座孤城。鉴于长春是东北境内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四平后,即准备攻占长春。6月上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军区对长春实施军事包围、政治攻势、经济封锁三位一体的“久困长围”战术,待敌弹尽粮绝,再一举拿下长春。在长期围困和解放军的政治攻势下,多达1.35万国民党守军逃出城外投诚。此时,很多国民党军官也为中共政策所吸引,纷纷劝告曾泽生起义投诚,加上,共产党和解放军大力宣传和争取,曾泽生幡然醒悟,认识到“再不能这样下去了!为全长春的老百姓,为全军几万官兵的前途,必须走反蒋起义、向人民赎罪的路”,他毅然接受中共的主张,起义投诚。一切准备就绪后,曾泽生将亲笔信派人交给围城部队,信中表示:决心发动反蒋起义,把第60军交给共产党,提出部队改编时,不要把部队分得太散;部队起义后,解放军要一视同仁,如果有人不愿留在部队,解放军应给予特殊关照;部队可以接受改编,但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不应更换等,东北野战军欣然接受这些条件。10月17日,第60军在长春前线起义。

第60军的起义,极大动摇了国民党军的抵抗决心,迫使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兵团向解放军投诚,使长春得以和平解放,也使得蒋介石撤退长春、镇守沈阳,全力增援锦州的计划泡汤了,加速了辽沈战役,乃至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第60军起义后,在九台进行了3个月的思想改造。在改造中,曾泽生认真执行中央军委制定的方针政策,在部队深入进行了形势和政策教育。改造完毕后,1949年1月,中央军委将第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下辖第148、第149、第150师,曾泽生任军长。在这期间,曾泽生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上级送他到丹东五龙背温泉疗养,他一边疗养治病,一边抓紧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等书籍,政治观、世界观深受共产党的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5月,第50军改编完成,接到入关命令,曾泽生星夜赶回九台,发表了动员讲话,提出在党的领导下,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同时,要求官兵严格遵守纪律。7月,部队到达河南商丘。11月,曾泽生率部参加了鄂西战役,密切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宋希濂部第79军7000余人,受到第四野战军两次通报嘉奖。当月下旬,第50军拨归第二野战军指挥,全军历尽艰险,跋山涉水,参加了大西南围歼战和成都战役,解放了石柱、大竹、渠县、营山蓬安等地方,受到上级表彰。

四、曾泽生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获得毛泽东和彭德怀的高度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正当曾泽生以蓬勃昂扬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公然武装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为维护领土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曾泽生强烈要求率部入朝参战,中央军委考虑再三,同意了这一请求。10月25日,第50军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随之投入到第一次战役中。第50军主动钳制敌人和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利用手中的劣势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了殊死较量,给敌以极大杀伤。第二次战役,第50军主力进至定州地区集结待命。11月24日,麦克阿瑟狂妄叫嚣“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待美军进入定州、香积山、妙香山等地区时,一声令下,志愿军6个军同时开火,第50军以一部截断泰川、博川公路阻敌增援,以一部进攻定州,以一部夺取纳清亭,阻敌东逃。12月中旬,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曾泽生召开第50军主要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对战前思想、物资准备,特别是针对寒冷天气采取的防冻措施作了部署。第三次战役打响后,1951年元旦,第149师强渡临津江,迅速突破南朝鲜军第1师防线。紧接着,攻占文山以东的栗谷里、文平里、黄发里地区,与美军第25师掩护部队遭遇,展开激战,歼敌一部。3日,在高阳,以迅猛速度切断英军第29旅退路,经过激战,毙敌300余人,俘敌340余人,摧毁敌装甲装备50多辆,创造了以劣势装备全歼敌重装部队的光辉战例。

美军不甘心失败,趁中朝军队疲惫之机,调集23万重兵再次发起进攻,妄图将中朝军队挤压至“三八线”以北地区,第四次战役打响。第50军负责汉江以南约40公里地段的防御任务,这是敌人的主攻方向。面对兵力装备上的不利,曾泽生令防守在各个山头的指战员昼夜不停地构筑防御工事。当近5万敌军向据守在白云山前兄弟峰、东云里阵地的第447团发起进攻时,全体指战员临危不惧,凭借简陋装备同敌激战十一天,歼敌1400余人,力保白云山主峰不失。2月7日,按照统一部署,第50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3月初,敌人向汉江北岸发起大规模进攻,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第50军对敌实施运动战,边打边撤至“三八线”以北,打破了美军的围歼计划,胜利完成了第四次战役的任务。此战,第50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书写了志愿军用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光辉篇章。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以志愿军总部名义通令表彰第50军,见到曾泽生时,彭德怀连声说: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啊,我要给你补兵,优先给你们50军换新装备。4月,曾泽生回国休整,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他,他们谈笑风生,纵论古今中外,后来毛泽东询问他在朝鲜战场的情况,曾泽生一一作了汇报。



◆1951年3月,曾泽生(中排右二)与志愿军第50军部分军师领导在兴国寺合影。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5年4月,曾泽生率部回国,驻扎在丹东。根据中央军委部署,曾泽生团结党委班子,严格执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施工任务,对军队进行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5月,毛泽东再次接见了曾泽生,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你们在朝鲜战场上打得不错啊!曾泽生激动地说:谢谢主席夸奖!毛泽东接着说,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败了全副武装的“联合国军”,因为我们打的是正义战争,美国打的是侵略战争,他们不得民心。毛泽东接着谈到,今后我们的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同时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解放台湾做好准备。

毛泽东的话让曾泽生深受教育,他趁机向毛泽东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听了他的请求后,微笑着说:“这些年你的进步很快,觉悟很高,但依我看,还是留在党外的好!”毛泽东的话让曾泽生很困惑,连忙说:“主席,为啥呢?”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你的志愿是好的,但就目前情况看,你留在党外的作用更大。现在,蒋介石在台湾拼命攻击我们新中国,世界上敌视我们的帝国主义国家也大肆诽谤我们。如果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向台湾、向全世界宣传介绍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可以使台湾故旧了解我们,促使他们站到祖国统一方面来。我看,你暂时不入党比入党的作用更大。为了祖国统一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时间,怎么样?”(聚生、张冰:《毛泽东与国民党人交往录》,团结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页。)毛泽东的话让曾泽生茅塞顿开,于是,他愉快接受了这一建议。此后,曾泽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同在台湾的故交联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政策,对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泽生生活上极为节俭,自我要求非常严格,同时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他热情响应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将自己在北京的原有住宅上交给了国家,还将珍藏多年的宫廷藏画献给了国家。

1973年2月22日,曾泽生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