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曾在中央大会上作检讨,后成彭德怀顶头上司,官至副国级
123457000 发表于:2022-1-5 08:34:4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06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漫长的一生,抗战、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社会大变革等时代背景全都在故事中有充分的体现。

但是,原著却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由于余华是浙江人,很多读者猜测故事的发生地点在浙江的某一个小乡村。

老覃觉得,余华在很认真地讲一个故事,像《红楼梦》的作者一样,虽然把故事的背景模糊化,但是,只要读者细心揣摩,还是扒寻得出一些端倪的。

比如说,小说中好几次提到国军要跟日本军打仗,到处征粮,还公开到陈老板开的米店勒索、抢掠大米。

但是,主人公徐福贵所生活的乡村,从来没有被日军侵扰过。



而在抗战中,我国只有西康、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陕西、甘肃、西藏这些省份没有沦陷日寇之手。

另外,书中讲到,徐福贵家原本有一百多亩贡田。

贡田,啥是贡田?

贡田就是皇帝指定专门用来种植皇家用粮的田地。

换句话说,贡田土壤组成成分特别,在它上面生长的作物含维生素丰富,营养成分高,这才被皇家看中。



由此可见,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应该是在四川。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嘛。

实际上,最能反映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四川的,是发生在三年大饥荒时期,徐福贵家乡里的粮食被征调运往其他地方支援,后来不得不由春生从军队里拨粮回来渡过饥荒。

三年大饥荒时期,四川的粮食被征调运往其他地方支援的事是真事。

当时,四川从各粮食生产处一共凑了147亿斤粮食送往全国各地。

主持做这件事的人是本文的主角,名叫李井泉。

李井泉是江西临川人,出生于1909年11月1日,是一个老革命工作者。

1927年秋,周恩来、叶挺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时,年仅18岁的他,就组织了一支农民自卫队,找到朱德的部队,参加了起义。

1930年,李井泉成为了毛主席的办公室秘书长,后来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长征。



老覃在今年5月写过《毛主席的小老乡,在激战中失去一臂,曾斥张国焘险被杀,后为上将》《误杀上级的陈上将,一生紧跟毛主席,曾斥张国焘险被杀,功勋卓著》两文,分别讲述了开国上将彭绍辉和开国上将陈伯钧的传奇经历:他们都是先后在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开国将领。这在共和国将军群体中是很少见的。

李井泉在长征中的经历与彭绍辉、陈伯钧类似,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离开了军队,到大西南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局第一书记等职,没有参加我军授衔。

这里有一个问题:李井泉如果参加授衔,他会获得什么样的军衔呢?

老覃认为,必须是上将。

要知道,他相继在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担任军政委、师政委,并在抗战爆发后担任了八路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政委。



在八路军的6个旅中,旅长、副旅长最低也是上将。

抗战胜利后,李井泉担任晋绥野战军政委,和司令贺龙配合默契,打了不少胜仗,和贺龙建立了很深的战友情谊。

1949年12月,贺龙和李井泉共同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



贺龙于1954年调中央工作,李井泉则留在了四川,成为了四川省委书记,从1949年到1966年,主政17年,造福地方,政绩卓然。

但是,前文说了,在三年大饥荒时期,李井泉从四川各粮食生产处一共凑了147亿斤粮食送往全国各地,致使四川没有了余粮,在持续三年的饥荒中饿死了不少人。

并且,大灾之后,往往会出现大瘟疫。

四川百姓在大饥荒之后又面临着浮肿病的严重威胁,很多家庭家破人亡。



因为这件事,1962年,李井泉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了检讨,把所有问题都扛了下来。

为此,周恩来感到很不安,也站出来分担了一部分责任。

周恩来说:“四川粮食调多,是国务院发布的命令,我是总理,是我的责任。”

周恩来说的是实情。

大饥荒爆发时,全国粮食告急。

负责调粮的副总理李先念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实在没办法,就找周恩来商量。

周恩来想来想去,只好把各产粮量高的各省的省负责人集中起来,分摊任务。

他非常罕见地撂下了狠话,说:“今天谁不把任务接下来,就不散会了,我陪着大家都在这里反思。”

四川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这时候再不表个态,就说不过去了。

李井泉只好接下了任务。

当然,他回到四川向省委领导们通报了这件事时,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说话。

谁都知道这件事的后果,谁都不敢承担。

结果,只能是由他一个人出面承担了。

在“七千人大会”上,朱老总、邓小平等人了解到李井泉的难处,心中很不是滋味,都站出来为他说话。

毛主席对这件事也有过一个评价,说:“李井泉只知道大公无私,不知道‘大功有私’。”

李井泉的确是很无私的一个人,他心里想的总是他人。

别的不说,单说他在对待六个儿子的问题上,就很能说明一切。

李井泉是毛主席的铁杆粉丝,他前面五个儿子的取名都来自毛主席的文章或讲话。

他的长子名叫“黎风”,次子名叫“明清”,名字的出处是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讲过的“黎明风清”。

三子名叫“巨一”,源于毛主席对“七大”的总结中提到的“巨大统一”。

四子名叫“新桅”,出自毛主席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新中国的桅杆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五子名叫“在望”,出自毛主席所写的“新年祝词”标题“胜利在望”。

他把六个儿子都送了人。

长子李黎风、次子李明清都送给了贺龙,做了贺龙的养子。

三子孙巨一送给了孙志远,改姓孙。

四子李新桅也是长住在孙志远家,成了孙志远事实上的养子。

五子申在望送给了申国藩,改姓申。

六子张华川送给了张经武,改姓张。

不得不说,李井泉是一个非常无私的人。

这一点,毛主席是非常了解的。



所以,虽然四川在三年大饥荒时期出现了这么大的灾情,李井泉仍留在四川工作。

老覃顺带在这里说一句,我们在三年大饥荒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越南仍然伸手向我们要援助。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深入到谅山一带,带回了一袋袋写有“中国援助”的粮食。

话说回来,1965年,中央决定建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毛主席让程子华和彭老总到大西南分别担任大三线第一副主任、第三副主任。

当时,担任大三线主任的就是李井泉。

即李井泉就是程子华和彭老总的顶头上司。

李井泉在60年代末被调入中央工作,担任了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

1989年,李井泉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