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基百科也开始衰落了,UGC模式怎么破局?
顺势而为47 发表于:2022-4-6 17:45:1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3
维基百科曾被成为是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模式中最成功的网站之一,更是被无数媒体、报刊等作为经典的成功案例。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6日报道,多位专家表示,维基百科正在走下坡路。据透露,自2007年以来,维基百科网站编辑队伍缩小了1/3。甚至遭到“失去源头活水的维基百科,已经不行了吗?”等质疑。



维基百科成立于2001年,截至2013年1月,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415万个条目,而全球所有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21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根据知名的Alexa统计数字指出全世界总共有近3.65亿名民众使用维基百科,是全世界最大的无广告网站。据估计,每个月有近2.7亿的美国人民前往该网站浏览。

当大量用户利用自己的盈余时间来共同参与某件事情的时候,它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维基百科能有今天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全球各地不同用户利用自己的盈余时间来创建维基百科的内容,使它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让知识、成果传递给更多的用户。

用户贡献内容,这就是UGC,无论博客、微博等也都是UGC模式的延伸产品之一,只不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不同。也许你会在很多新闻、杂志上看到UGC模式的优点,但是这种模式并不仅仅只有光明的一面,它也有黑暗的一面,不然为何维基百科的编辑队伍会缩小三分之一呢?就拿博客来说,曾经风靡一时的老徐博客这些人,如今还能依旧在贡献内容的屈指可数,微博也曾被爆料出,内容贡献者在减少,围观者居多。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信息量过载。互联网从1.0时代步入到互联网2.0时代,信息的转变是最明显的。1.0时代的信息量比较匮乏,无论是百科的词条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较缺乏,而2.0时代的信息量则完全程几何数量倍增,从最基本的网站数量,到网站的内容,包括用户都在急速增长。

海量用户在海量的网站上贡献着海量的内容(维基百科是其中的代表网站),这些被海量贡献的内容,也有人称之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究竟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显示,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

海量的内容造成用户贡献内容会更加困难,举个例子。拿“郭静”这个词来说,它可以由很多延伸,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但是它所能延伸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即用户对贡献“郭静”这个词的信息是有限度的。即使是其他海量的信息资源,那么多用户成年累月的积累,信息量达到一定量以后,用户会越来越难贡献出自己的内容,不是用户不想贡献,只是自己所能贡献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人怎敌一群用户呢?

(2)用户行为的转变。用户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并不是只有女人才是善变的,男人也是多变的。你很难理解用户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去找寻资料在网上免费的去贡献自己的知识,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这些都不可获知,因为用户与用户之间是通过虚拟的internet连接在一起的,即使能通过Cookies来捕捉用户的行为,也很难强制让用户去贡献内容。

业余爱好者使用公共通道,通常不是为了触及尽可能多的潜在读者,而是为了寻觅同类人,即“公开找知己”。就拿我自己来说,我非常热爱乒乓球,我愿意把乒乓球有关的知识分享出来,这并不是必要事件,所以首先我会选择在不忙的时候去贡献它,其次就是时间的问题,也许我忙忘记了就忘记去贡献了,还有就是我能今天去贡献,还能每天都去贡献么?我为什么不能等别人去贡献我自己去享受?像“我”这样的用户是非常多的,而且用户的心理行为也会不同,懒惰、私心都有可能让贡献泡汤。

如何长期让用户有无酬的动机,这个是非常困难的。就拿每日一微博或者每日一博客来说,能坚持三五年甚至数十年的微乎其微,任何厌倦、懈怠的情绪,都有可能让用户流失,“那个东西更好玩了”,用户在互联网上快速变换的节奏,用户在互联网上行为的转变,也是维基百科衰落的一大原因。

(3)缺乏创新。互联网是一个急速变幻的产品,因为用户是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为用户服务的产品就必须围绕着用户来转变。维基百科多年来有创新吗?有,肯定是有的,无论是内容自身还是其他,都在不停的转变着。但是他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让海量用户来围绕维基百科所形成的产品圈子来行动。

互联网是以内容为王,但是内容的表现形态并不是纯粹的文字,它还有语音、视频、图片等方面来突出,纯白的文字,不仅会造成信息量过载,用户自身对它的需求方面就已经是不满足了。内容的展现形态,内容的贡献方式,都是维基百科应该突破的。再美的美女看了十来年,再美的美女用了十来年,她还会变成“黄脸婆”呢,不是维基百科不够创新,而是它的创新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足以满足用户来贡献内容的高度。

(4)反作弊能力差。“一粒老鼠屎,祸害一锅粥”,这句话用在互联网身上非常适合,无论是谷歌、维基百科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都为作弊事件损肝伤肺,甚至有不少中小站点因为水军问题直接关站。维基百科开放的注册机制,给了水军非常方便的通道,用户会很容易的改掉别人花费大量精力做的词条。

为何你会在博客、微博中总是反应垃圾贴、僵尸粉太多呢?这个时候是要靠产品的反作弊能力的。它不仅是在广铺用户量,还要在用户质量、内容质量上把好关。也许你花了一天甚至数天贡献的词条,一瞬间就被别人更改为不相关的词条,你根本无法控制。

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已经让不少用户感觉到负担了,再加上“老鼠屎”的内容充斥其中,用户的负面情绪难免会爆发出来。作为UGC模式的代表产品,它的衰落难免会让人惋惜,UGC产品要想破此局,首先得围绕用户来转,即用户喜欢什么,这个时候可能是产品的转变、内容的转变、展示形态的转变、用户使用设备终端的转变,都有可能改变用户对产品的看法。然后是产品自身的创新和突破,无论是颠覆性创新还是微创新,产品需要不断去完善。最后就是产品的攻防能力了,突破现有的瓶颈以及预防未知的危险,可能来自于用户,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还可能是环境的变化(比如从PC端到移动端)。

想长期让女人为你洗衣服做饭,你得拿出看家本领来才行,维基百科已经成功了十几年,现在“七年之痒”来了,怎么破呢?静候!

文/郭静。自由撰稿人,关注互联网,关注TMT。个人博客:http://www.89guo.com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郭静-男。微博@郭静-男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美女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