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干部向村民“述职” 在田坎上“赶考”
贰十岁装成熟装s 发表于:2020-4-17 11:57:1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51
本报记者敬松

6月5日,南充嘉陵龙蟠镇毛家沟村,79岁的村民文贵和69岁的妻子贾桂珍已住进新翻修的房子大半年。

两周前在一场扶贫干部面向群众的述职大会上,文贵反映了自家房屋客厅门太窄、厨房还需加扇门的问题。一周不到,村里便安排了工人来他家量尺寸、改门宽。

一般而言,扶贫干部述职是面向上级,而嘉陵区扶贫干部却还要向村民汇报工作,此举对推进扶贫攻坚有哪些效果?有无推广意义?记者深入嘉陵区乡镇进行了调查。

向村民“述职” 精确捕获问题

毛家沟村的贫困户付之荣也尝到了干部在基层述职的甜头。

2017年3月,嘉陵区凤垭街道办10余位干部入驻该村开展扶贫工作。赴任当天,副主任王丽便率队挨家挨户进行摸底。当一行人来到付之荣的家,看到其处在半山腰不避风雨的残破旧房众人感到揪心。老实憨厚的付之荣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困难。

为此王丽琢磨:“老是去向群众提问,何不先把自己的工作交底?”于是,她带着工作表,再一次敲响了付之荣的门。

“老付,这是村上今年为你家专项安排的脱贫计划,我念给你听,哪里没做好,或哪里有遗漏,你随时打断我。”王丽通过一对一述职,让付之荣卸下了心理包袱。“我想搬到上面(平地)去住,多养些猪和鸡,但家里穷,我也不晓得咋个养。”

“他能主动开口说实情,说明自己的法子有效果。”王丽便紧锣密鼓地为付之荣争取到26500元的房屋改造资金,还在该村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安排了一份护园工作,每月能拿400元工资……

在大观乡蒲马院村,55岁的第一书记张朝志几乎每天都穿梭在乡间田坎。在他的包里,有厚厚一叠“帮扶措施及政策落实情况”表格,上面记载着每户村民的住房改造、电线改造、便民路修缮、集中供水等20余项帮扶内容,而他每日必做的一件事,便是掏出这张表挨个敲门让村民打分。“划叉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让扶贫问题聚焦、更容易被精准捕获。”

“村里随时都有干部拿着清单找我划清单、要反馈,他们对我的了解比我自己都还多。”蒲马院村村民秦大伦感慨,每每和村干部沟通时,自己不像是被帮助者,更像是他们的同事。

村民当“主考官” 畅通渠道听民声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田坎上“赶考”、向村民“述职”等扶贫举措在嘉陵区基层悄然兴起,并于去年底在该区第一书记的考核中得以试点。该方式虽还未形成正式制度,但如今已被广泛推广至该区全体帮扶干部。

截至目前,嘉陵区委组织部已对区内3名扶贫成效不佳的帮扶单位负责人和21名履职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约谈,并对3名履职不到位的第一书记进行了“召回”处理。

其中,帮扶盐溪乡仁和寨村帮扶单位中国移动南充分公司,因到村调研指导偏少、余洪芳等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满意度不高的问题被约谈;华兴镇石板桥村第一书记,因对扶贫惠民政策和村上情况不甚熟悉被约谈……

“暴露扶贫干部的作风问题,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考核,还应有民众自下而上的监督。让村民当‘主考官’,真实的民意才有被聆听的渠道。”嘉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建新介绍,通过田坎上“赶考”这种方式,通过向村民述职、举行坝坝会、一对一入村进户,对群众而言,能了解到日常生活中不易感受到的村委决策,比如改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引导群众感恩、提高群众满意度。对于干部而言,述职能倒逼干部主动作为,务实工作。“如果干部拿不出有效举措,述职是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未来,嘉陵区计划每半年在基层以村为单位举行一次大型述职会,每月组织帮扶干部入村入户述职并形成长效机制。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