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思依镇老兵任支书,矢志探新路
Jacqueline季 发表于:2020-5-22 18:32:1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12













阆中市思依镇铧厂河村支部书记宋高锋,经历颇具传奇。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奋斗多年终于事业有成,却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选择回乡当村干部,每月领一千多元的工资,带领村民致富脱贫忙得不亦乐乎,6年过去,曾经的小乡村有了大变化,亲朋好友也渐渐表示理解和支持。

1

退伍创业路艰辛

现年47岁的宋高锋出生于1973年,1992年底他退伍回到阆中后,先是到上海打了两年工,当时感觉自身文化还有所欠缺,便把好不容易积攒的两三万元,在中国政法大学脱产学习了两年,给头脑充了电,武装了思想。

1998年,乘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机,他与战友一同在城郊创办了“高锋饲料厂”,投入运营,刚开始订单不断,生意越做越大,受年底猪肉长虫消息的影响,欣欣向荣的企业无奈破产,由此产生大笔欠账,随后只好远走上海打工还账,据说这4年他回家团年,都是年夜饭吃过,催债的人就到门上了。2006年终于还清债务后,靠着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工作经验,到成都某公司担任高管,月薪丰厚,又一次积累了启动资金,2008年,按徕不住寂寞的他,在阆中注册了东方食药贸易连锁有限公司,成为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医药店的业务生意前程美好,事业再次迎来暖春。

? 从事业上升期跌到谷底,他经受了不少打击,饱尝人生的辛酸冷暖,但他始终坚持诚信为人、事在人为的信念,永葆军人永不服输的血性,从头来过,一步步把新公司做大做强。在周围人看来,他奋斗到今天已经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以开着车、喝喝茶、散散步,过悠闲日子。可是,每当他回到县城20公里外的老家,心里就五味杂陈,个人出息了有了本事,可是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呢?在10年前,仍有不少村民留在靠天吃饭、看天下地的生活状态,甚至一些人还没有看过火车、到过城市,贫困仍是他绕不开的心结。


▲阆中市思依镇党委书记 敬中恒 考察漂流建设情况

2

不当老板当村官

“高锋同志我了解,当过兵有思想有情怀,这两年在铧厂河村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资金引项目,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搅尽了脑汁。”思依镇党委书记敬中恒说。

? 思依镇北门乡铧厂河村地理位置偏僻,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沿袭的还是过去的老思想老方法,在经济发展上,基本都是走传统的老路子,国家鼓励养猪养鸭的时候,老百姓买三两头猪养起,到年底卖了赚个千把块钱,周边乡村搞嫁接果树、花卉药材种植的时候,老百姓也跟个风,但不善管理和科学种植,导致往往投入了资金人力,却收不到成效。

这些年,村子最大的变化是年轻人出走的多,剩下的老头老太不少,有的人种啥吃啥,卖点小菜换点小钱,有的人吃着低保,还有的人靠子女外出务工寄点补贴,不少地方通水通电都困难。

“我很早就打算回来了,趁着现在年富力强,可以给家乡父老做些事”。家乡的“穷”根在于观念的固守,没有利用好优势,栽种果树药材,我们这里的气候不是最佳,肯定竞争不过周边地区,但是旅游资源堪比“小九寨”,铧厂河村有三条支流,有峡谷式的黑牛河可以搞漂流,另外两条以后有条件了,一条可以打造成民宿垂钓,另一条可以利用水流沙滩冲浪;还有巍巍的北门山,有天然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山势雄伟、风光宜人,有条件建造“万步云梯”,游人登山健身再配上高倍望远镜,可以鸟瞰整个阆中古城;此外还有随处可见的传统村落,有明清时期留下的“宋氏祠堂”、明清古院落以及造铧厂、舀纸厂、古栈道等遗迹遗址;利用祠堂文化,可以搞成“百家姓大走廊”等等,这些旅游项目一一落成后,利在眼下,功在千秋,能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和谐发展。

谈起家乡的建设,宋总有太多设想,一肚子的话,当年的那个善于捕捉商机的老板,决心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家乡建设上,自从当上村干部后,他广泛利用自己在外面闯荡的见识和人脉,给乡村拉投资、引项目,尽最大能力助力家乡发展,这才是他的抱负和追求。


▲阆中市思依镇铧厂河村黑牛河漂流大峡谷漂流项目即将竣工

3

小乡村越变越美

6月1日,铧厂河村将迎来村里首批游客。通过这两年的不断奔走,宋高锋先后引进了民间资本上千万元,正在全力打造的黑牛河大峡谷漂流项目,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正式运营以后,依托黑牛河天然的水库容量和沿途的原始自然风光,来黑牛河进行大峡谷体验漂流,有望成为周边水上娱乐活动的新需求,拉动经济起航的新引擎。刚开始上马和论证漂流项目,村里的干部和不少村民持反对意见,不想做旅游文章,面对质疑声,宋高锋顶住压力,一边找资金一边做工作,专门请专家对河道建设进行调研论证,一条沟一条渠地勘察地形,随着工期推进,有的村民自愿加入工地建设,参加了近河公路的修建。漂流项目建设中,不少没有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到在工地打工,既靠家近又能有一份稳定收入,在河道维护建设和安全巡逻中,他们给村民开出工资,专门聘用了村民当管理员,初尝甜头的村民有了“钱”途,也有了奔头,思想不再保守了。

“真没想到,我们家以后可以不用烧柴做饭,现在也用上了清洁能源天燃气了”,村民张某说。现在漫步铧厂河村,由他出资和部分引资的5公里长5米宽的村级公路横亘山中,保护完善的古村落建筑群和现代化轻钢别墅交相辉映。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缮,从宋高锋担任书记以来就非常重视,他说,传统居民文化体现了时代的印痕,是历史的宝贵财富,拆除了就再也修不回来了,咱们不要因为过上了好点的日子就忘本。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他希望对故乡的情怀,从老物件老设施的保护中体现,老房子和一个老磨盘是祖宗留下的,不该被遗忘被毁去,这些给后代可以带来丰厚的精神滋养。

现在铧厂河村的古旧民居保护和民宿建设同步进行,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土墙房”,浓浓的“乡愁”是不少地方盲目开发失去的“最美生态”,而这份回忆仍留在北门乡。随着越来越多游人关注,每天专程来体验“农村生活”的城市人络绎不绝,网络接待、拎包入住的“一条龙”服务,正成为带动地方乡亲的“聚宝盆”。与此相应,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去年底,铧厂河村的200多户家庭,家家户户还实现了水、电、气、路、网络到家,成为周边第一个乡村实现“五通”的村庄,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家乡越来越美,这是宋高锋最希望看到的一幕,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宋高锋在东方食药公司和员工合影

4

不变的军人情怀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他第一时间响应防控号令,组织退伍士兵、农村志愿者30多人成立应急队,组织人员开展卡点值守、入户消杀和疫情排查,连续两个月坚守在防控一线,每天早出晚归,责无旁贷地开展巡逻执勤等任务。

疫情期间,他永葆军人本色,退伍不褪色,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时刻以群众利益为中心。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口罩、洗手液、消毒物资等紧缺,他号召村民党员、热心乡贤捐款捐物,免费提供给村里需要的同志,解村民的燃眉之急。自己的家属生病后,给他打电话,他说忙没有时间陪同看医生,但村民一旦有需求,他从不推脱。一次,村民陈某家里缺少生活物资,把难处告诉了他,他二话不说驱车40多公里去采购办理物资。防控期间,他自己的医药公司本可提前开门营业,但为了防控的需求,他等到其他行业正常营业时才开门营业,在此期间公司员工的工资正常发放。

2014年回乡任职以来,每年的“八一”,他都会逐一通知村里的20多名退伍军人在一起过节,通过召开老兵联谊会,让每个人谈一下自身的情况和打算,听一听退伍军人的苦楚,在相互交流中感知农村老军人、困难军人的心声期盼,对于退役军人反馈的就业困难、家庭困难等情况,他都建好台账,记在心里,积极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村里设立退役军人专项慰问资金账户,专门用于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和走访。成立的东方食药贸易连锁有限公司,以优先录用退伍军人为宗旨,自公司成立以来,已录用退役军人40多人次。

军旅数载,饮水思源,矢志家乡,不忘党恩。正是高尚的情怀和担当,退伍28年来,宋高锋找准了自身的人生靶向,坚守了初心,才能在事业有成之际,静下心来扎根基层,在拓展家乡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勇探新路、矢志不渝!


▲铧厂河村保护完好的古民居剪影

END



编辑:马英

作者:唐梅英

来源:中国通讯社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

转载说明:本文转自《阆中古城》,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