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城风貌到乡野风情 四川阆中开启乡村旅游3.0版本
去火星三小时自 发表于:2020-9-4 08:46:1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82
2019年,四川阆中市共接待游客1441.31万人次。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节假日古城内“一房难求”、旅游发展纵深不够等人气景区共性问题。所以,加快丰富旅游产品,拓展全域旅游成为当下阆中全面融入四川全省文旅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乡村旅游成为最直接且有效的抓手,从山水画廊般的古城风貌,到广袤无垠的乡野风情,阆中文旅发展再次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阆中市“一核三区两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中,依托博树民俗风情、老观古蜀道文化、天宫户外拓展等优势资源,建设城郊30分钟乡村休闲旅游带早已被提上日程。以天宫镇五龙村为典型的“小荒村”,更是通过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9月2日,记者走进五龙村,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一个个独具川北民居特色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碧竹栅栏、青瓦白墙,内有茶座、餐厅、居室,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些曾是当地贫困户的破旧民居,在脱贫攻坚中引入企业统一改造提升,一跃成为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其中包括当地有名的“素清”和“芸桢”。



民宿的名字源自房子的主人——王素清和杜云珍。据五龙村党支部书记张均介绍,2017年,五龙村以“特色旅游小山村”为发展定位,在征得了素清和云珍两位老人的同意后,政府邀请专业团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了五龙村第一批民宿。

如今,85岁的王素清和76岁的杜云珍平时在民宿内打扫卫生、做一些简单的管理服务工作,每月还能挣500元工资。加上房子的年租金,她们一年可以从乡村旅游中获利近万元。不仅如此,两位老人还有自己的“绝活”——煮咖啡。磨豆、焖蒸、装杯……满是老茧的手悠闲地磨着咖啡,自带一份田园恬静,受到客人们的青睐。“70后”“80后”牌手磨咖啡,还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朝闻天下》被全国观众熟知,成为五龙村乃至阆中旅游的一张名片。

“从没想过会去做咖啡,现在每天有游客来家里玩,喝咖啡,陪她们聊聊天,这样的日子别提多美了!”王素清在采访中说,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五龙村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人”在咖啡吧里唱起了主角,也让这间有温度的咖啡吧在市场化运作中存活并发展壮大。8月31日,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43号的素清啡凡咖啡正式试营业。作为阆中五龙村贫困户就业公益项目,“素清”咖啡与啡凡咖啡联合发起“公益咖啡项目”,游客每喝一杯,都会向中国扶贫基金捐款五元。



不仅如此,五龙村还围绕“乡愁”做文章,建成游客接待中心1处、乡村民宿20处、观景平台1处、骑游道8公里、乡村大舞台1处、农耕博物馆1处、体验式文化创意园8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农耕生产活动,还能吃蒸笼宴、全牛宴、生态西河鱼等乡村美味,住水上玻璃屋、素清、云珍民宿等森林民宿,感受花轿游、八仙鼓、生态民歌等阆中民风民俗。这样别有一番风味的“五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不断吸引游人前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19年,五龙村的乡村旅游年接待8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首次突破3000余万元,让400余户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我认为乡村旅游在经历农家乐和民宿为代表的产品形态时代后,将会迎来真正的3.0版本——田园生活时代,实现游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追求。”阆中古城管理局副局长宋海泉是五龙村项目的参与和指挥者之一,他表示,在五龙村建设民宿,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目的正在于此,这既是发展乡村旅游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五龙村在阆中乡村振兴实践中,树立了一个风向。如今,在有着“枇杷之乡”“长寿之乡”美誉的飞凤镇桥亭村,游客能在观赏生态农业的同时,参与生态种植、民事体验,每到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距阆中古城仅20余分钟车程的思依镇,发展的划竹筏游山水项目也受到众多游客追捧,不仅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土鸡土鸭、鸡蛋、红薯、手工挂面、玉米粉的热销。

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高起点打造30分钟乡村旅游圈,阆中旅游已从古城核心向“遍地开花”转变。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合力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这已经成为阆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

(文中图片由阆中市委宣传部提供)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