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和萧秧父子的姓名传奇
李志敏 发表于:2020-10-29 20:25:0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92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五万余学生罢课,工人坚持罢工达三月之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高涨。魏振亚在校积极参加和领导了这次运动,后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狱,经营救脱险后,党组织派遣他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期深造。他的父亲十一代“登”字辈的魏登阁巳离世,由大哥魏复元字阳初当家,这是一位思想很活跃的小知识分子,在县里做过小公务员,回玉台乡当乡长也曾做过为居民解决饮水问题等一些好事,他没有党派观念,一贯认为参加共产党和参加国民党都不失为是一条出路,因此建议魏振亚在苏联应该学军事,认为这才比较比“实际”。所以后来魏振亚又同时毕业于苏联威斯特列高级陆军专科学校。1928年魏振亚曾回国在东北三省有过一些活动。1929年魏阳初读到四川的《剷共半月刊》刊登的消息说:“朱德的同乡魏开元又名魏振亚,任江西红军第七路军总指挥”,云云。此后曾收到他从海参崴寄回的一封家书有:“今后行踪不定,暂不通信”等语,这是他第二次出国,此后下落不明。1949年底阆中解放以后,亲人和乡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这位大人物的光荣归来,谁知竟“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他的三弟魏培元字晓曦是国民党陆军大学的硕士生,军令部的少将部员,更是焦急万分,直接向党中央的有关负责人也是当时的留苏学生刘少奇探询其兄下落,不过魏晓曦终生未向外透露结果,他自己却做了南京市政协的副主席和军事学院的教授。从魏振亚在苏联学习奋斗的时段估计,他应该是和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有过同窗共事之雅,并非无名之辈,应该一定有人知道他是怎样为了中国的革命和梦想而英勇牺牲的!

阆中玉台乡是紧靠仪陇县界的阆中边界小镇,这里属丘陵地带,山多绵延不断,平而无峰,山下小路与小河相伴,蜿蜒延伸而行;但距场镇不远之处,却有孤立尖顶小峰一座,上建小巧佛寺,名曰“白顶子”颇引人注目。围绕白顶子的周边有山下的牌坊沟,从这里上一小坡、又是山上的“三眼洞”,由此直到山尾,依次住着魏氏家族的第十代“先”字辈魏推先号琴笙的八个儿子的一半。山下的牌坊沟住着老二魏登阅,是武秀才、也就是笔者的家。山上“三眼洞”的第一家是老三魏登阁,就是魏振亚的家。第二家是老大魏登闱号理卿,他是文秀才。最后一家是老五魏登阀,也就是陈信余和萧秧的家了。说起这一家人竟有三个姓,这却是颇有些来头的。这家的老大魏泰元是“元”字辈,属十二代、和魏振亚不仅是堂兄弟,而且同生于1904年,还是邻居。魏泰元和二弟魏纪元同是保宁师范学校先后的同学,都大受魏振亚的影响,视之为偶像。1933年红军曾“三进三出阆中”,魏纪元竟随红军长征去了。后来不知是在哪次战斗中牺牲,解放后他家被通知为“红军家属”。

魏泰元(后名陈信余)则一心想考黄埔军校,因拿不出路费,而就近在成都进了军阀邓锡侯的军官训练班,以他的机警、聪明和能干,十余年间、竟从排长、连长升到中校团副。

(未完待续)(2)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