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哪儿耍?今日带你打卡南部灵云洞
真不是我干的的 发表于:2021-10-1 08:21:2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12
南部网10月重磅企划【南部文旅·爱南部网播报】

带你们深入了解

南部县的风土人情

自然景观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隐秘在南部中学后面的

神秘山洞

南部灵云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然而,四川南充南部县城城中偏北的灵云山又是因何而灵呢?山也不高,水也不深,更没有仙翁仙姑长住于此,是不是名不符实呢?

南部的灵云山早年叫蟠龙山,有大小两座。小蟠龙山北侧山腰有一著名溶洞,洞口呈半月形,有十余米宽,三米多高,洞内宽敞,可容上千人。

相传这个洞叫朝阳洞,每天清晨,嘉陵江流向的崇山峻岭间升起的太阳发出的光辉便会直照洞内。更让人诧异的是,每逢洞内有烟雾缭绕,飘向洞外,天则必降大雨。

特别是每逢干旱之年,乡民都要到洞前乞雨,每求必应,十分灵验。洞聚灵气,山笼灵云,于是人们便这个洞叫灵云洞,这座山也随之改称为灵云山。

唐宣宗年间,乡人蒲景珣隐于此洞,潜心修真,得道后悬壶济世,吕洞宾闻之拜望不遇,于洞壁口外用瓜皮题诗:我自黄梁未熟时,已知灵谷有仙奇。丹墀玉露妆珠圃,剑阁寒光烁翠微。云锁玉楼铺洞雪,琴横鹤膝展江湄。有人试问君山景,不知君山景是谁。后吕洞宾得道成仙,于是灵云洞名声更大了。



清光绪年间,灵云山麓办起了一座书院,寓“勤学苦练、壮志凌云”之意,称为“凌云书院”。

于是,人们便常称此山为“凌云山”,此洞为“凌云洞”。20世纪90年代后,洞、山皆还其原名。《四川通志》、《蜀中名胜记》、《舆地纪胜》等史书都记载了灵云洞的不少掌故和历代名人的诗文。

灵云洞外危岩绝壁,草木葱茏,洞口上沿曾刻有“出岫为霖”四个大字,为清同治翰林王正玺游览时所书,并与顶端横刻的“穹岫泄云”四个字相互呼应。

岩壁曾有明代南部知县载庭礼书“仙洞”等各路乡贤名士的题字,可是历经岁月洗礼,刻在石壁上的字早已化为乌有。

灵云洞口上端有一眼山泉,涓涓细流,垂珠而下,经年不绝,清冽可口。前人便在泉眼岩壁处雕凿了一龙头,泉水便从龙口中流出直达洞口的一方池内。

早年此池为莲池,有落珠溅玉,鱼戏莲叶,可惜此景早已成为历史。洞内深约七十二步,宽五丈许,高丈许,前宽后窄,地面渐由曲背,恰似龙龟之背,踏之有声,如扣钟然,击石鸣响,余音回荡,人称“地鼓”。

洞内时有瑞气萦绕,间或飘霏出洞,随即化雨。洞内冬暖夏凉,与世隔绝,实为难得的洞天福地。

后洞自然成台,阴暗黝黑,举火步行,渐低渐窄,不可尽头,一直没有人敢探险到底。

洞内左侧石壁下有一小洞穴,相传每逢端午赛龙舟抢鸭子,人们先把鸭子入洞中,半天时间,鸭子便会从山尾的老鸦镇望水垭下的临江洞口钻出,鸭子出现的地方一直沿用鸭嘴的名字多年。

后洞右侧石壁有“猪食槽”一个,只要农妇来此用双手摸槽念道“一把摸出头,喂的猪儿像条牛”的吉语,回去后养猪定会又肥又壮。

洞内早年还塑有多尊塑像,现已复建部分。洞外原建有灵官楼、灵云亭,但旧址早已草木森森。

居史料记载,灵云洞还有灵云仙洞、谷口香泉、瓜皮仙迹、竹林遗爱、云岩滴露、石室藏春、山亭览胜等多处景点,现在大多只可想象了。

所幸洞外早年的凌云书院已日益兴盛,现已环山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南部中学,全校师生已愈万人,可谓盛世文昌,源远流长。

如此仙奇洞府,历代达官贵贤、骚人墨客无不纷至沓来,吟诗作赋。故而洞内洞外早年皆有诗词歌赋之碑刻。

南宋礼部侍郎、史学家李焘有诗《灵云洞》曰:路转层岗二里余,武陵传者亦难如。昔年练药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洞外蟠桃开锦锈,岩前石溜漱琼琚。猗与灵气为时雨,可惜图经缺未书。

灵云洞为南部风景名胜,却数遭劫难,饱经沧桑。所幸2006年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重新修整,不再是满目疮痍。

无论是阳春三月,还是瑞雪隆冬,拾级而上,造访仙洞,定生别有洞天之感。登临远眺,嘉陵蜿蜒,满目风光,如诗如画,顿感神清气爽。

有道是:从来地灵生人杰。站在灵云山上,遥想历代先贤,无不使人壮心不已,志在凌云。

《在川北》 彭飞龙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