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家之——常玉作品欣赏
清风哥 发表于:2021-12-28 09:40:0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28


【编者按】 中国油画家的划代,有“两代说”、“三代说”、“四代说”等等,尚无权威定论。这里综合众议,权且划为四代

【编者注】 此文编辑于2012年5月,当时未发现李铁夫的资料,资料缺失原因不详,故李铁夫简介、作品未编入。《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家》第一、二篇在《今日头条》发表后,有网友提出质疑。经搜索,确有李铁夫的生平、艺术履历、主要作品等资料,且有“中国油画第一人”、“中国油画之父”等美誉。理当列入中国早期油画大家之首,并增编一篇。这样《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家》将有11篇。(2021年12月21日补充。其它段落也作相应补充)

第一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国留学,或学成回国,或定居海外者。如:李铁夫1869生人、颜文樑1893、陈抱一1893、徐悲鸿1895、陈澄波1895、潘玉良1895、刘海粟1896、林风眠1900、关良1900、常玉1901、吴大羽1903、李叔同1880、方君璧1898等。

第二代: 受教于第一代油画家、成名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有:吴作人(1908生人)、吴冠中1919、董希文1914、艾中信1915、罗工柳1916、胡一川1910、王式廓1911、赵无极1924、朱德群1920等。

第三代: 出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活动主要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有少数是在40年代即已步入画坛的。他们是:靳尚谊1934、詹建俊1931、蔡亮1932、侯一民1930、朱乃正1935等人。

第四代 :出生于二十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成名于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如:陈逸飞1946、艾轩1947、罗中立1948、何多苓1948、陈丹青1953、王沂东1955、程丛林1954、杨飞云1954等; 或有不当,或有不详,请教正。

关于中国早期油画十大家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海禁大开,风气丕变,一批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学习西画艺术。当时主要去西方和日本两地,如:李铁夫,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吴法鼎等到欧洲,李叔同、陈抱一、颜文樑、陈登波、卫天霖、关良等到日本。

陈抱一于1915年与邬始光、汪亚尘等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画会——东方画会,1921年与萧公权、张聿光等创办晨光美术会,1925年又与蔡元培、丁衍庸创办中华艺术大学

刘海粟于1912年创办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率先在教学中实行人体模特儿写生和男女同校的办学制度,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性杂志《美术》,倡导美术改革。

此外,周湘1911年回国后在上海南市及八仙桥等地创办了上海油画院中西图画函授堂布景传习所等私立美术教育机构,吴法鼎与李毅士于1922年创办了阿博洛学会,颜文樑1922年回国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30年代,徐悲鸿和汪亚尘、陈抱一等人发起组织了默社,这些都为推动西画在中国的传播起到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国油画的先驱者活跃在中国画坛,他们中有李叔同、李铁夫、周湘、冯钢百、李超士、李毅士、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潘玉良、陈澄波、陈抱一、吴大羽、吴法鼎、陶冷月、蔡威廉、丁衍庸、倪贻德、朱屺瞻、宋钟元、钱鼎、陈士文、符罗飞、卫天霖、常玉、司徒乔、潘思同、周碧初、胡善余、朱沅芷、方千民、吴作人等。

中国早期油画“十大家”。他们是:林风眠、徐悲鸿、陈抱一、陈澄波、刘海粟、关 良、潘玉良、常 玉、吴大羽、颜文樑。

中国早期油画十大家,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吴冠中、常 玉、赵无极、朱德群、陈澄波、廖继春 。

常玉简介

常玉(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本名常有书,近现代著名画家。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今南充市)的富商家庭。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

1910年即与赵熙习画,长於书法。

1917年就读于上海美术学校。

1919年赴日本,在东京展出其书法作品,获当地杂志刊载推荐。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前往巴黎,至67岁辞世,大致都住在巴黎,仅于1938年短期回国。

他与徐悲鸿、林风眠等熟稔。但求学方式和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他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

他是早期知名海外画家之一,亦是近代中国画坛的一个异数,因为他擅长画画,却是以顽童心理、游戏心情在作画。他画画不讲究书法、画理,而是随性所之、随兴所至,画他的好恶、画他的心情。

绘画对常玉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发泄。常玉从最熟悉的中国艺术投入另一个崭新的西洋艺术领域,以中国绘画的基础不断地摸索追求,巴黎艺术派别林立,艺术家各领风骚,终於成就常玉简练流畅的特殊绘画风格。

常玉的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表现形式有油画,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他的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使人能感觉到常玉在遵循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在努力试图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倾力探索。

常玉的女人体作品一反常人裸体画的表现角度,他以裸女的整个身体轮廓表现他心内的风景。常玉笔下的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杨。他绘画中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大半生流浪异国的常玉,最后创作的一幅画面里,是一只小小的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踽踽独行。

常玉作品欣赏

人像





镜前母与子



布面油画 55X46cm 1930

牧童与水牛





动物

小鹿



板上油画 75X58cm 1930













《孤独的象》



这是常玉一生的绝笔。

“这就是我”,常玉曾指着画面里的一只小象对朋友说。

常玉的小象在沉沉背景中奔跑,即将消失在莽荒。在后期的作品中,无论是盆花还是动物,都现出荒凉,人和动物在画面上都变得很小,像被从天上扔下来一样躺卧在深色的原野中,仿佛马上就要被世界消解融化。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常玉说。

静物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三个桃子 镜面油画 13X10cm 1930

常玉的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从花花公子瞬间变为流浪者。在艺术上他坚持“我行我素,不媚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一生默默无闻,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然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编辑此文意在宣传、推介、欣赏、分享。图片文字均选自网络,无法与作者联系,仅致谢意。若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顺庆, #南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