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安三青沟“女铁人”陈建清:两度进京受表彰,带领全村致富奔康|党代表风采
阿阳937 发表于:2022-5-26 07:55: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0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5月的三青沟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天色微明,56岁的村支书陈建清安顿好一家老小,提个包包出门了,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2020年10月,陈建清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进京受表彰。2021年2月,陈建清再获殊荣,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再度进京受表彰。

“脱层皮,也要干个样子出来!”先进的背后,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铁人”。清瘦、黝黑、疲倦、沙哑、坚毅,“女铁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贫困户的“幸福指数”,成为脱贫攻坚成的楷模。



接受命运的挑战:

当过代课老师和村医为村民谋幸福

三青沟村过去不通电,不通公路,一条崎岖险峻的泥巴路,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现在柏油路通到县城,21公里路一般半个小时就到了。合并后,由原来的四个村组合成新的三青沟村,村支部书记还是陈建清。

1986年,20岁的陈建清高中毕业后,嫁给了三青沟村民邓洪祥。随行的嫁妆中,有重重的两箱子书。在三青沟,高中生已算高学历。把书当嫁妆带来的,陈建清是第一个。

第二年,儿子邓胴文出生,却不幸患有先天性癫痫。丈夫远赴广西务工,却因一次事故将盆骨摔成粉粹性骨折,丈夫还是长期在广西务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活儿。2009年,持续高烧不退的陈建清到医院检查,查出患上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1987年村里缺老师,有30多个小孩找不到地方读书,她主动请缨,当起了代课老师,起早摸黑,教学备课。24年如一日,许多学生走出了三青沟,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村里没村医,她自费参加培训,“娘家母亲是一名赤脚医生,父亲也懂一些草药。”2015年7月,陈建清考取了乡村医生从业资格证。只要村民给她打个电话,都会第一时间把药送到家。

清晨5点,三青沟村还在沉睡中,陈建清家里的电灯,又一次准时点亮。生火煮饭,添水熬药,她麻利地忙着家务。“来,胴娃儿,把药喝了。”她端着熬好的药,叫醒了还在酣睡的儿子。儿子一再推躲,她不停坚持,好不容易才把药喂完。

天麻麻亮,她小跑几步,来到78岁公婆家里,服侍老人家穿衣起床。中间不停有电话进来,一会儿是镇上安排春耕生产,一会儿是村民问这问那。上午9时,有村干部骑摩托来接她,到村委会研究中药材产业园。下午到县上参加村干部培训会。天黑了,才拖着疲惫身体回家,才想起四季豆苗还没种上,又打起电筒去了自家菜地。夜晚,小山村沉寂下来了,陈建清生火做饭,给公婆端饭,给儿子喂饭。晚上12点,整个山村静下来,陈建清才能入睡。

陈建清身体不好,从早到晚像一个陀螺,四季不停地运转。



脱贫攻坚是大事

苦了她一个,幸福一村人

村小代课教师、村医、村支书、村委书记;儿媳、妻子和母亲。陈建清在多个角色中不停地转换,不服命运给她的安排,苦了自己,幸福了一村人。

2012年村里不通公路,她不怕困难挑战,也不管旁人闲言碎语,磨破鞋底,喊破喉咙,找部门、争资金、督质量。2014年几代人盼望的通村公路顺利竣工,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而此时的三青沟,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40户124人。陈建清又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们的态度都很消极,不少人认为陈建清在开玩笑、搞空事。

现实困难没有难倒陈建清,她挨家挨户走访,认真倾听乡亲们的想法,与村干部共商脱贫良策、到外地学习取经、跑乡上沟通汇报,为了找到适合全村发展的产业,陈建清再苦再累,不言放弃。陈建清敢想敢试,带领群众打造了百亩清水鱼、千亩有机稻、万只生态猪羊的“百千万”富民工程,探索托养、寄养产业扶贫新模式,把长期贫穷的小山村建成脱贫攻坚先进村,实现了让“支部强起来、群众富起来、山村美起来”。2016年底,三青沟村实现了户脱贫、村退出。



向群众喊响“三个绝不”“三个必须”,当村民投票将她的婆婆纳入低保范围、享受产业扶贫资金时,她都婉言谢绝,受到党员赞扬、群众拥护。多年来,陈建清把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到改变三青沟村落后面貌的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坚韧不屈、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赞歌。

历经磨难却从不向命运低头,数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用无悔的誓言和真情的奉献,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不平凡的共产党员形象。



“感谢党的好政策,村民富了,自己的日子也过好了!” 陈建清用一颗感恩之心,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入党18年来,陈建清永远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