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第七小学:办学文化的凝练与赋能
喜喜保镖撼 发表于:2020-11-3 12:22: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33


学校文化建设既要回溯学校发展的过往,又要结合当下教育哲学、时代精神,还要探寻本校发展特质和未来学校发展趋势,来自师生生活、为了师生生活、提升师生生活,不要搞成校长的一厢情愿、专家的寻章摘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缓解当时农村教师资源奇缺问题,国家出台了一项特殊的政策: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招优秀者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乡村学校任教。

易鹏程就是一名"中师生"。

来自农村的易鹏程,初中毕业时被父亲"逼"着填报了中师志愿。南充高坪区南江小学是易鹏程工作的第一站,由一座叫天云寺的寺庙改成。

本来就有"被逼"心结的易鹏程给自己定下了一个"8 年规划":通过自考,完成本科学历,然后走出天云寺,最好改行。 22 年过去了,他的确获得了本科学历,走出了天云寺,但易鹏程说,入了教育这行,时间一长,就爱上了。"人只有不断地经历,才能积攒职业情感,最终形成职业情怀,这就是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吧!"

执掌南充市高坪区第七小学十多年,易鹏程说自己最大的成功是梳理了学校发展历程、凝练了学校办学文化,并促成学校文化为学校未来发展赋能。



安静执教,经历积攒教育情怀

初到南江小学,易鹏程知道,即使自己心里对改行念念不忘,但当下必须安静。

易鹏程一边尽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边埋头自学。通过报刊学习,了解当时的语文教学动向,开展"主体式教学"探索。经过两年的探索,凝练了"主体式教学"七大策略,2003 年获得四川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

由此,南江小学成为高坪区教育改革的典范学校。就这样,易鹏程担任了学校的教导主任,不久又任副校长。

2006 年,易鹏程上挂到高坪区教育局。此时,易鹏程刚好工作8 年。

一年后,易鹏程又受命担任长乐小学校长。

"后来才知道,我去长乐,领导层有很大的争议,不少人觉得,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去一个'大校区'任校长,不能服众。时任教育局局长最后说了一句话——'给他一年时间,干不好,再调回来'。"

刚到长乐小学,易鹏程就遇到一个大问题:如何抓好村级教学点的教学规范和质量?

让易鹏程没想到的是,一部分老教师主动提出去村级教学点,帮易鹏程解了困。易鹏程琢磨,自己才来,与他们并无交情,他们为什么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农村?

"村里的娃娃也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名快要退休的女教师一句质朴的话,让易鹏程"感受到了最强烈的教育情怀",由此引发易鹏程重新认知自己的职业。

易鹏程说,自己到长乐小学就在想校长角色的两个基本问题:我憧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培养的学生该长成什么样?

查阅资料、走访老教师、与家长座谈、举办学校办学愿景主题研讨会、请教教育专家……易鹏程在长乐小学提出了"快乐教育"学校文化主题,并提出了"学有所长、快乐一生"的理念。

易鹏程说,在长乐小学,自己尝试了着眼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校文化建设,"因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跟岗学习,打开文化建设视野

2009年初,易鹏程被派到成都市实验小学跟岗,近距离向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校长)李蓓学习。

在实验小学,易鹏程感触最深的是学校文化的育人魅力。实验小学"雅"文化不仅体现在环境上,更体现在学校管理的人文之雅、教师执教的书卷之雅、学生行为的礼仪之雅。

"每天我感受到的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和风细雨般的亲切交流,操场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而有常'的雅言雅行,甚至卫生间你都可以随时感受到干净、整洁和宁静的如厕之雅……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说起这段学习经历,易鹏程用"震撼"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在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期间,李蓓给易鹏程解释了"雅"文化内涵,讲解了文化凝练过程,带易鹏程到班级听课,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等。

跟岗学习让易鹏程开阔了办学视野,感受了学校文化的育人力量,理解了学校文化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历程的内在联系、学校文化凝练的程式和基本规律等。

"这段学习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校长这个角色,感受到了一个有魅力的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易鹏程说,视野打开,仿佛张开了翅膀,自己有一种翱翔晴空的激情。



执掌名校,决心定制学校名片

半年的跟岗学习结束,易鹏程迎来一个机遇:高坪七小校长空缺,教育局面向全省公开选拔校长。

易鹏程决定参选。

选拔的第一关是海选,以演讲为形式,大主题是学校管理,内容自定。易鹏程是唯一一个把演讲与PPT结合的选手,加上标准的普通话、具有理论高度的内容、科学有效的举措,第一关就名列榜首。接下来的答辩,易鹏程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侃侃而谈。

毫无争议,易鹏程成功当选。

易鹏程说,自己到任高坪七小校长那天,一个人呆坐在办公室很久很久。作为窗口学校的高坪七小还缺什么?我该怎样定义这所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如何推进?一个个问题在脑海里流转。

"作为区域的优质学校,经历了前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建设,'优质'的品牌公信力正是来源于'建设'。这些建设,可以是物质的,也可能是内涵的,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前几代人的建设总结出来,凝练成可以支持未来建设者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文化建设。这就是我要为高坪七小定制的名片。"易鹏程说。

思考有了结果,易鹏程顿时心里敞亮。



书香建设,启动集体文化认同

尽管一开始就决定在自己的校长任内完成高坪七小的学校文化凝练和体系建立,并使之成为学校新的发展活力和育人力量,但易鹏程深知,文化凝练从来就不是校长的想当然和即时行动。

此时,他要做的是铺垫工作,即读书风气营造。

在与班子成员讨论读书问题时,大家纷纷提出了各种关于学校组织教师读书的可行性建议。

几轮讨论下来,高坪七小为推动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专门制订了"翰墨飘香"教师读书机制:教师选择好规定经费内的教育类书籍,交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学校提倡购书必读、读有积累、读用结合;教师读书要有统一读书笔记,抄写在学校统一制订的研修手册上,每月4 篇读书笔记、1 篇学习心得;学校每月一次评比,评选一位教师进行"我的读书故事"展评,校长每月对全体教师读书笔记进行批阅,尤其对教师学用结合进行考察;每学期期末评出等级奖,获一等奖者计1000 学分,读书笔记纳入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短短一年时间,学校文化气息浓郁,教师集体素质提升很快,绝大多数教师面对家长进行即兴讲话,几乎不用打草稿。"易鹏程说起书香校园建设,眼睛显得特别亮。

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只是易鹏程构建和凝练学校文化的因子,他的目的是培植文化氛围。

2010 年秋季,易鹏程向所有教师提出凝练学校文化的工作部署,获得教师的积极回应。



凝练达真,内外蕴含文化元素

易鹏程组建团队,分别着手校史资料搜集,退休老校长、老教师采访,社区意见征询,家长代表座谈,师生问卷调查,教师专题讨论……当这些多元的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后,干部、师生、家长都在思考学校发展愿景、学校文化主题、学校内涵描述、学校精神塑造。一时间,高坪七小讨论学校文化的氛围空前热烈。

经过讨论,最终将学校文化主题统一在"真"上,把学校文化主题定位为"达真教育"。易鹏程说,自1975 年建校以来,高坪七小一直以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校训,这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

随即,学校根据"达真"的教育意蕴解读,展开了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主的外显文化和以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建设为主的学校内涵文化的生成。

环境建设上,学校在大门口立起"达真镜",因地制宜建起"达真园",组织教师创作校歌,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征集学校校徽、标识、吉祥物等。

精神文化体系方面,易鹏程则经历了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

直到2011 年,易鹏程和团队还在学校办学理念上反复琢磨,最终将办学理念统一为"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满足个体发展需求,为每一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理念确立了,"一训三风"就顺理成章了。接下来,确定"塑真德、做真师、求真教、育真人、创真境"的实践途径,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制订《高坪七小常规工作标准》。

"其实,'真'就是讲科学、讲规律、讲发展、讲价值,统摄了我们对培养目标的一切期待,因而本身就具有文化的高度。"易鹏程说。

高坪七小的课程文化建设结合"达真"进行探索,融合了"交往、学习、习惯、合作、交流、创新"六大关键能力的培养。

文化的力量促进了教师积极的教育教学改革,高坪七小先后创造性进行了"体悟式德育""121 教学模式"等校本性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文化的力量促进了师生更多元的发展,高坪七小老师获得各级荣誉200 余人次,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区、市、省级表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坪七小以"达真"为文化统摄,聚焦学生成长规律的持续研究,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还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2014 年秋,高坪七小在每个班都设了一个心理健康委员。心理健康委员由积极向上、阳光开朗、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心理健康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同学的心理,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惑,组织、协调班级和学校开展心理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这在传统学校的班级管理机制中,可谓独一无二。

正是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典范价值,2014年开始,高坪区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连续多年在高坪七小召开。高坪七小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校园篮球特色示范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称号。



扩展集团,文化植入再生新能

2015 年春,高坪区教育局局长王嘉敏要求易鹏程思考集团化办学,做一个构想方案。

当年,教育局就正式把建校5 年的江东初中纳入高坪七小教育集团,更名为高坪七小教育集团江东校区。

深入了解后,易鹏程在江东校区开展民主化管理建设,释放教师活力,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开展学校愿景沙龙,向师生进行关于学校存在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问卷调查。大约两个月时间,江东校区师生精神层面的问题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为了彰显集团办学特质,易鹏程又及时将高坪七小的文化理念植入江东校区,将两个校区的管理整合为"三个统一""两个实现",即教育理念统一、管理机制统一、人事调配统一,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各具特色。

这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江东校区内涵建设的长足发展。同时,高坪七小"达真"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的学习文化、制度文化、研修文化、社团文化,以及体悟式德育、主体式教学和各种活动课程,有条不紊、源源不断地输入江东校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达真论坛"教师研修模式在江东校区凝练出"一大(每月1 次大学科研修)、三小(每月3 次小研修)、四定(定主题、时间、地点、人员)、三成果(集体备课、练习题集、拓展课程)",将教师的激情、家长参与的热情激发起来。

五年来,学生人数每年增加约1000人。教师专业发展也取得喜人成绩,参与各种竞赛获奖60余人次,省级一等奖3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名列市区前茅。



"与其说是易校长改变了江东校区,不如说是高坪七小先进教育文化植入后,校区结合自身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以文化的力量改变了江东校区。"高坪七小集团副校长、江东校区主任唐艳说。

如今,高坪七小集团再添新员——正在建设中的望城校区。易鹏程为三个校区做了这样的发展规划:白塔校区(七小本部)为素质教育示范校,江东校区为智慧校园样板校,望城校区为未来教育实验校。

"三区之上,文化统摄!"易鹏程用了这八个字总括自己的集团管理方略。

( 撰文 余小刚 丨 图片南充市高坪区第七小学 丨来源《四川教育》2020年第10期)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