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更是如此。如何稳定残疾人就业,助力残疾人脱贫奔康?高坪区残疾人联合会通过建立完善长效帮扶机制,多渠道助力残疾人就业,全区残疾人培训就业数量、质量均得到提升。
“此前,我们已基本建立起面向残疾人的一个意向统筹、技术培训、引导就业服务链条。”高坪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谈到,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他们一方面利用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线上统计残疾群体的就业意愿,一方面联系各相关部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关注因残致贫人群。
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残疾人培训如何做到经常化、全覆盖?“今年我们推动了线上培训、线上招聘,还加速建设了一所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园。“区残联教育就业股工作人员李婷介绍,今年除了对残疾人开展农村种养业实用技术、手工业技术、养生按摩技术等培训外,还积极探索残疾人量化入股产业园的就业模式,收效明显。

在高坪区走马镇绿满地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今年68岁的脱贫户姜勋没有想到,二级残疾的他在今年被纳入了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实施项目,成为了合作社的“新股东”。
姜勋回忆说,2018年高坪区走马镇绿满地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成立,他加入合作社在园区做些除草、施肥等力所能及的事。今年区残联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帮助他领到该合作社的“股权证“,预计到今年年底,除了2000多元的务工收入,他还能分到每股不低于450元的分红。姜勋告诉记者:”做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当成了股东!”
股权量化是将扶贫资金变为资本的扶贫模式,由政府享有股本所有权、合作社享有资金使用权,贫困户、合作社可按照占股份额获得保底分红与二次分红。截至目前,高坪区已在走马镇绿满地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老君街道赵家花卉种植合作社、会龙镇建民花椒种植合作社及阙家镇洋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了股权量化项目,投入省级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95万元,市、区残联以奖代补30余万元,已吸纳100余名残疾人入股,100余名残疾人入园务工。
股权量化可以帮扶”有本金“、”有资质“的残疾人,但仍有一部分残疾人基础薄弱、自主就业意识不强。为此高坪区残联从“提升文化层次、提高职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三项需求出发,推动竹编创业就业孵化园的建设,期望通过打造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系统,增加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

在高坪区元宝街,一家占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园悄然成形。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万学介绍,此前她开设的高坪竹编馆,也有部分残疾人灵活就业,自己在家完成竹艺作品后,可将成品拿到馆中出售。此次公司联合高坪区残联打造的孵化园,将进一步围绕竹艺产品从制作到展示到线下出售、电商直播等一系列流程,展开针对性更强、更为专业的培训与实操。“比如我们的电子商务培训,就包含有线上带货直播等内容,适合一些下肢不健全或聋哑的群体参与。“依托该孵化园,不仅能有效转变以往存在的只培训不就业的“培训专业户”现象,残疾人培训、求职、求业周期也将大大缩短,使就业帮扶更系统、更全面。

截至目前,高坪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目标,开展集中授课、实操训练近1500人次,协调相关企业、产业园区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近500个,通过招聘会帮助近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高坪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维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