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夯基础调结构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知足常乐77 发表于:2020-11-30 22:46: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61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围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坪区坚持产业先行,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壮大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有力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康的前进步伐。
夯基础 让农民种上"放心田"



经过土地整理后的江陵镇某产业基地,呈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美景,一幅现代农业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开。
“以前种田出门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村里的水、路、渠等基础设施建好后,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搞农业生产也更加方便高效。”说起近几年村里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江陵镇牌坊村村民刘全芳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近日,在该村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加紧基地游步道修建与排水渠硬化等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完善工作。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还可提高产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据江陵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亮介绍,目前该基地正在进行路网、水网等配套体系综合完善,预计在12月底整体完成。
近年来,江陵镇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和设施装备集成,推动田网、路网、渠网、电网、讯网“五网”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耕作条件及抗风险能力,让农民种上“放心田”。
目前,该镇已在龙江路环线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5000余亩,建成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8000亩,以2000亩核心示范园区为引领,配套建成水肥一体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高效节水灌溉管网2000㎞,采摘道、产业路等路网30km,直接受益贫困户350户,带动7个村3000余人就近务工增收。



调结构 助力群众田里“掘金”

产业兴旺、富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坪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良种畜禽、特色水果等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
近日,记者踏访龙门街道空洞山村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放眼望去,一条条生产便道四通八达,一片片整齐规范的柑橘林绿意盎然、果子缀满枝头。园区里,村民一边忙着管护果树,一边忙着在柑橘林下播种胡豆。
“我们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将个人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目前该村种植晚熟柑橘达400余亩。”据龙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谭朝政介绍,在重点发展晚熟柑桔产业的同时,该基地还着力打造“乡村研学教育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今年还将在林下套种胡豆300余亩,全面提升基地综合效益。



“这两天我们对柑橘进行冬季管护的同时,还要将剩余的200多亩林下空地播种胡豆。”村民肖碧清计算道,柑橘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约8元;胡豆亩产200公斤,每公斤约16元,每亩综合产值在2万元以上,相比以前,亩产的利润可增加20%-30%。
据谭朝政介绍,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目前龙门街道已发展晚熟柑橘1500亩,带动入园群众年均增收1万余元。优势产业不断崛起,不仅促成了辖区贫困户增收脱贫,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高坪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0亩,粮食产量增加1362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达1548万元。目前,全区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33个,建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个。
高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还通过创新返租倒包、劳务承包、“631”入股分红、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飞地扶贫等联农带农机制,助力6000多名贫困群众依靠产业扶贫实现增收,依靠产业发展,园区群众年人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以上。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巧玲 报道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