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三条产业带铺就乡村振兴路
飘渺九月 发表于:2020-12-4 11:45: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43
近年来,高坪区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坚持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着力打造了嘉陵江流域百公里柑橘产业带、双叉河至中法农业科技园特色观光产业带、螺溪河流域蔬菜生态康养产业带三条产业带,走出了一条绿色、品牌、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的冬季蔬菜种植基本结束,预计两个村的蔬菜大棚能丰收1000吨左右,产值可达1200万元。”在长乐镇空洞坳村,村临时党总支书记赵培正领着村里的“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位于螺溪河流域蔬菜生态康养产业带的空洞坳村种有近千亩冬季蔬菜。



青居镇烟山村柑橘产业园,成片的柑橘树上点缀着即将成熟的果实。从今年11月初到明年3、4月,总面积达1.8万亩的多个柑桔品种,将为该村带来又一个甜蜜漫长的丰收期。村民们感慨,自龙头企业引进以来,他们扩建、改建了柑橘产业园,学会了科学种植技术、规范管理技术,村里柑橘产业迅猛发展,“卫农”的品牌也越来越响。



事实上,这样的景象在高坪区115公里柑橘产业环线覆盖的阙家、石圭、走马等地都能看到。在阙家镇利光村,四川橙之源农业公司已封顶的柑橘加工交易中心,建有1万吨的保鲜库和年交易量达10万吨的柑橘交易市场,为做强品牌、延伸产业链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橙之源“毗邻的四川本味农业,“本味·高坪甜橙“获得全国名优新农产品称号,”果橙一号“进入”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



“目前全区的柑橘、甜橙种植面积已达 26万亩。”高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深挖优势,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培育了本味农业、橙之源农业、卫农、天下农等近40家农业龙头企业、超百户业主,为农户人均增收至少5000元以上。预估今年柑橘年产量20万吨,产值能达10亿元。




农业“搭台”,旅游“唱戏”,发展现代农业,还要推动三产融合,壮大服务业。近年来,高坪区把农业发展与文化项目、旅游项目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进入12月,面积达3万余亩的中法农业科技园仍然是一片生意盎然。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营造出一个囊括百余种野生鱼类、候鸟,百余种景观植物的生态系统。近万亩的园区湿地农业区、循环农业区已全部建成。9月千亩芦花绽放,10月粉黛子盛开,进入12月,和风暖阳中仍能看见青草碧绿、湖水荡漾、水鸟纷飞,各景点依次呈现,让人流连忘返。



在法式智能温室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搭建大棚。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有机农产品溯源、智慧生产、休闲观光与科技示范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川北民居风格的元宝山新村,百余户村民新居房前屋后都发展了景观式庭院经济,走进农家乐尝一口土特产,在川东北古法农业印象地试一试耕种乐趣,吃得上佳肴,更记得住乡愁;走进长乐镇,排排川北民居错落有致,不远处螺溪河边的蔬菜大棚里雾气氤氲,全覆盖的自动化喷淋设施正自动浇水,上千万株大白菜、西兰花、番茄等长势良好……



推动城市发展、自然资源与农业种植融合并生,中法科技园·凤仪湾景区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今年以来吸引了近百万人次体验、观光。高坪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雍洪俊介绍,今年以来高坪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0多亩,增加粮食产量1362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548万元。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法农业科技园,高坪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依托三大亿元产业带,构建起包括晚熟柑桔、花椒、蔬菜、优质粮油等在内的“5+3”产业体系,带动全区全面推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



截至目前,高坪区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近500个、区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6个,7个园区被评为全省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2019年全区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带动和引领1.4万多户村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总产值达85亿元。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维 报道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