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陈世金:与死神争夺病人
永远就三年疗 发表于:2020-12-9 15:24:3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28
今年是陈世金成为医生的第32个年头,他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誉——四川省先进工作者。领完省政府奖的他当天就匆匆返回岗位,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高坪区人民医院四楼肾内病区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巡房的陈世金,他正带领主治医生问诊一位刚刚转院进来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我们尽量给你保留肾功能,放轻松,注意饮食和睡眠。”由于病发突然,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较大,陈世金则一声声宽慰。



从2002年担任副院长至今,陈世金依然保留着每天亲自巡房的习惯。他说:“只有去病房看,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年1月21日,陈世金做出了放弃了回家过年的决定。



尽管当时还未下达医务工作者要留院的命令,但预测到形势严峻,陈世金自觉选择了留院值班,并受命担任高坪区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负责人及医院医疗专家组组长。1月底,他主动承担排查任务,开始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除了对院内外人员进行新冠诊治方案制定、培训,陈世金还要与省市专家进行会诊。“那段时间每天忙的都没时间洗脸,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就在想今天要干什么。”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陈世金特别感慨。



钟某是高坪区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未确诊前,陈世金明知与患者接触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但他依然上前为患者采集咽试子。钟某确诊后,陈世金没有时间感到害怕,立即投入到了治疗方案的研究确定中,确定了中西医结合方法。他还多次进入隔离病房为病人听诊,用谈心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感谢陈院长高超的技术,像家人朋友一样关心我,我才能好的这么快。”痊愈后的钟某难忘陈世金的细心照料与关心,多次电话致谢陈世金。
高强度连续工作,让陈世金的身体不堪重负。2月的一天,陈世金出现严重心悸、气喘,住院3天后,他又重新回到岗位上。“病人离不开我,同事离不开我,所以我不敢累,也不敢病。”陈世金淡淡说道。
新冠疫情以来,高坪区有11例疑似病人、2例确诊患者经诊治实现了痊愈。此外,他还带领其他专家对89例可疑病人进行了会诊讨论,深入发热门诊会诊指导近200次,组织展开重点人群医学排查近200人次,在他的带领下,高坪区人民医院交出了一张“无漏诊、无误诊”的成绩单。
搭建最大血透中心
接到院里让他主导搭建血透中心的任务时,陈世金失眠了整整两天。
面对只有两台机器,又缺乏专业人员的艰难现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专业的血透中心,陈世金每天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而搭建一个高标准的血透中心,资金便是首要难题,为此陈世金多方奔走,最终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解决了,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又摆在面前。为此,陈世金想出了“带教结合“的办法培养人才,一边手把手地带、一步步地教,一边安排年轻医生到华西医院、西部战区医院进修学习,如今高坪区人民医院拥有川东北地区最大的血透中心,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医疗器械也由最初的两台猛增到现在的90台,包括人造血管、DSA球囊扩张术在内的多种全省领先的医疗技术也实现成熟掌握。
任江北去年年初被确诊为尿毒症,每每病发时全身肿胀并伴随瘙痒,使他痛苦难耐。后来,任江北辗转联络到陈世金。任江北回忆,接诊后陈医生为他悉心调整药物结构,改变透析频次,六次电话追踪其治疗状况。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他现在病情已大为好转。



像任江北这样的患者,高坪区人民医院血透中心每年要接待近400人。由于尿毒症患者需终生透析,患者的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许多患者甚至因为繁琐痛苦的治疗过程产生轻生的念头。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陈世金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只要按时来透析做治疗,你会过的很好的。”每当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崩溃或想放弃时,陈世金总是重复这句话。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陈世金从医三十多年,虽有众多艰难辛苦,但他从未后悔选择医生这份职业。“看见患者痊愈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仍是他的最大愿望。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任珠丽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高坪,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