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屠川多在其统治中后期发生,多种中外史料对此均有记载
清风哥 发表于:2021-11-10 09:07:1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96
明朝末年,各方势力纷纷上场逐鹿中原,明军、清军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各方势力在中华大地上征战不断,而且也发生了很多屠杀的行为。在这些屠杀中,最著名的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张献忠屠川了。由于人们心理上的好憎导致人们对各方势力进行的屠杀不全部承认,张献忠屠川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对这个事情不愿意相信,其实在当时,有很多史料都可以证明这件事。

张献忠屠川给四川地区,尤其是给成都周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现在有一些人说,这屠川行为全是清军干的,因为清军在四川地区有过杀戮,所以张献忠乱杀四川人就是污蔑,其实这个逻辑根本不成立,清朝军队和张献忠的军队屠杀川人各有一笔账,两个都是黑的,根本就不存在一黑一白的问题。

事实上关于张献忠屠川的史料非常多,野史、如《国榷》、《滟滪囊》、《蜀难叙略》、《蜀碧》、《蜀警录》、《蜀龟鉴》、《蜀破镜》、《荒书》、《明季南略》、《鹿樵纪闻》、《蜀记》、《纪事略》、《客滇述》、《流寇志》等等。族谱家乘有遂宁张氏的《烬余录》、简阳傅氏的《五马先生自叙纪年》、泸州曾氏的《言善堂纪略》等等,而且这些野史、族谱家乘的内容不少还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

除此以外,还有外国传教士的记录都指向张献忠有过屠川行为,如《圣教入川记》、《鞑靼战纪》。其中《圣教入川记》是明末清初在四川之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所写,在民国七年(1918年)由古洛东整理出版,所以有不少人说这书是古洛东编造的。但这两人还将自己的原稿寄给了正在江南传教的卫匡国,在卫所写的《鞑靼战纪》的最后部分,恰好引用了两人的部分原稿,所以这两种史料可以说是同源的,也证明了《圣教入川记》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古洛东的胡编乱造。

关于张献忠的屠杀行为,不仅我国不同史料可以互相印证,就是《圣教入川记》、《鞑靼战纪》这样的外国史料也和我国史书有吻合、类同的记载,印证了我国史料关于张献忠屠杀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下面举例:



张献忠

《鞑靼战纪》说:“这个强盗,本性极端残忍,喜怒无常,有一种仇恨人类的心理。”“在召集两万多名僧人后,他把他们都送往地狱去见他们礼拜的圣人。”《明季南略》记载:“然献忠暴狠嗜杀,鞭挞无虚刻,即左右至宠至爱信者,少失其意,即斩艾如草芥。”“虽藏匿深山穷谷、悬崖险洞,务必千方百计取而杀之。”《圣教入川记》也有类似记载:“献忠性情残暴,稍有不顺,狂怒随之,或刑或杀,视人命如草芥。”“张献忠占据蜀川,虐杀僧道。”“探知人民避迹山洞岩穴者,皆擒而杀之。”《荒书》说:“先杀卫所指挥千、百户,后杀僧人、道士、匠作、医士,皆令州县解入成都。”《绥寇纪略》也提到:张献忠的人“搜岩洞,发窟室,登高处以望突烟。”

还有张献忠部下对张献忠滥杀非常反感的描述,“献忠之义子孙可望此时领兵将回,离成都二百里。途中闻知成都剿洗之信,大为悲伤,叹惜不已。有闻其愤闷而言曰:‘哀哉无辜小民,杀戮尔等者,已绝我等之望矣。吾侪数年辛苦,是为百姓受之,今付东流,可不惜哉!父王为此,实不思已甚。父王为百姓之首,如一身之肢体然。今手足已去,其头安能独存哉?有王无民,何以为国?实不啻空有王名而已。’言讫,痛哭不已。”

另外还有亲历者傅迪吉的史料,即《五马先生纪年》,“七月,破重庆镇,远兵逃回,尽剁右手”,“将昨日掳回男妇尽剁手,号呼之声,胜如雷吼”。剁手之事并非为孤证,还有《罪惟录》、《国榷》等二种史料的记载。《国榷》有文:“张献忠陷重庆”后,“兵民斫一手者万计。”《罪惟录》有文:“屠重庆,取丁壮万余,刳耳鼻,断一手,驱徇各州县。”

以上这些明朝遗民的私人修史,很多都是被清朝明令查禁的禁书。这些史书既记载了张献忠在四川大行杀戮史实,同时也记载了清廷在四川或者四川以外的其他暴行。

就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明季南略》,此书的卷三《史可法扬州殉节》一章集中叙写了清军攻破扬州后屠戮,此书的卷四的《江阴纪略》和《江阴续记》集中叙写了清军对江阴的屠戮,而这些史料被很多相关论文广泛使用。



张献忠

再如上面提到的《客滇述》,不仅写了张献忠杀戮川人,上面也提到了清军屠杀川民的史实,“十一月,遂复成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还有《五马先生纪年》,不仅叙写了张献忠的残暴行径,也写了清军在四川抢夺粮食,吊烧四川百姓的史实。再如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所写的《鞑靼战纪》,也叙述了清军在广州洗劫屠戮的史实。

关于明清易代时期四川人口的减少,屠川这事张献忠和清军都有份。

有人会说,张献忠是想把四川当作根据地的,根本就没有动机杀四川人。张献忠要是屠川把四川人杀光了,难道抵抗清军的是鬼吗?

第一个看法是根本就没看史书,瞎编乱说,其实史书说的很明确了,张献忠有大规模屠川行为是在最后几个月,而不是其在川的初期或者中期,尽管在初期和中期也有杀戮,但是张献忠那时候有在蜀地称王的想法,所以对杀戮行为有所收敛,所谓“贼初志在帝蜀,虽好杀,犹时有纵舍”,这也和《五马先生纪年》的说法相合,在经过初时的动荡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恢复社会秩序一度恢复平静。“仍令伪知州给以号片,或告示,或旗号,自此以后,不杀人,兵不甚扰人,人亦入营贸易”。

但是,由于长年累月的军事失利,张献忠图霸建国之心渐渐丧失,而其面对四川人的对抗,就长期靠杀戮改变局面,眼瞅着局面改变不了,只得放弃蜀地向陕西进军,在离开川北前,张献忠因为愤恨川民,决定报复,这才有了凶残的屠川行为。“由是献贼图霸之心尽隳,剿民之心愈切”。《鹿樵纪闻》说:“贼初志帝蜀,虽好杀,犹时有纵舍。及兵出屡败,列城多叛,谋下荆、吴,又惮英为阻,益愤恨,攘袂瞋目,以咀嚼蜀人为事。”

至于第二个看法更没有讨论的必要,张献忠即便有心屠川,他也根本没有能力把四川地区屠尽。



红圈处为反张势力

就张献忠这个“大西国”统治范围,根本并未覆盖全川。川南一带,杨展占据嘉定、叙州等地与张献忠长期斗争,至于杨展势力以南的地方大西国根本覆盖不到。川东重庆一带曾英与张献忠做对。川北顺庆一代,有明朝举人邹简臣带十多万人与张献忠做对。川西松潘一带,南明副将朱化龙帅领番兵与张献忠长期周旋。

所以,张献忠势力所及范围不过是成都平原周边,而且统治区域非常不稳定,连控制川北尚且难产,更遑论控制全川屠光所有川人了。但是,不能屠光川人不代表张献忠没有过屠川行为的。换句话说张献忠尽管没有屠全川,但是并不妨碍他在自己的统治区展开血腥屠戮。《明季南略》记载:“凡献忠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者,甚至有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余县官者,虽重兵威之,不能止也。故献忠虽拥兵数十万,妄自称帝,而其威令所慑伏者,不过成都前后十余县耳。”

而且明末清初的史料文献也没把屠蜀的责任全部甩到张献忠身上,据遂宁张氏的《烬余录》记载:“今统十分而计之:其死于献贼之屠戮者三,死于姚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自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又二,一则死于病也。”

更何况不仅史料证明了张献忠屠川行为,还有实物文物出土证明,江口沉银就是张献忠屠川的明证,要注意现在挖出江口沉银只是一部分,其实大部分落在川南杨展的手里。“献忠尽括四川金银作鞘注。彭山县江畔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其后渔人得之,展始取以养兵,故上南为饶”。

最后说一下《明史·张献忠传》里面“六万万”的问题,这个来源于野史里面所谓的“四路上功疏”的数字总和,关于这个数字自然是错误的,这个数字只能说明清廷极端憎恨张献忠,试图将屠川的锅全部扣在张献忠头上,而不能说明张献忠没屠川。



《明史》

《明史》里面确实有不靠谱的记载,就比如说潼关之战,将大顺军守将马世耀的兵力夸大至60万,实际上根据清军战报马世耀麾下只有7000人,难道就因为一个不靠谱的数字就能否定潼关之战的存在吗?

对于这事,《清代通史》的作者萧一山就直言“六万万”显系夸大,但是张献忠在四川有过暴虐的屠杀行为是存在的,就“六万万”之说,他的观点是非常中肯的。

所以,张献忠有过屠川行为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只是四川人口的减少确实不全都是他的责任罢了。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成都, #顺庆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